作者:庄亚非
爽朗的性格,宽黑的脸庞,憨厚的笑容里略带几分腼腆,这是孟钵给我的初始印象。《新华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由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的‘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配型研究’,目前通过了中科院院士阮长耿为首的专家组的鉴定,这标志着输血科技有了新突破。”而欣闻实现这一“新突破”的正是农工党南京市委副主委、市血液中心副主任孟钵和他的科研组,我有些急不可耐地前去采访他。
“我没有什么好写的,大伙儿的功劳可别往我一个人身上堆。”一见面他就想“金蝉脱壳”,可还是经不住我的一番“纠缠逼问”,一谈起他那心爱的科研工作,马上打开了话匣子,口若悬河地讲开了……
“血小板输注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血小板上存在特异性抗原,临床使用时往往因抗原不合而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紫癜等。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且输注无效,影响了临床治疗的开展和进行,甚至发生出血、死亡。”听了这一串专业术语,我如坠云雾山中,但孟钵却如数家珍,津津乐道。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他率领科研组的同志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从1999年初开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患者血小板抗原进行了基因分型及配型的一系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对140名健康献血者进行了基因分型,建立了一个已知血小板抗原基因型的献血者资料库;对70余位患者进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配型。经省内几所大型医院近100人次的临床应用证明,采用新方法配型的血液使用效果良好,受到欢迎。
天才在于勤奋,成功伴随艰辛。孟钵1981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输血医学专业,凭借个人的灵性和勤奋,长期从事输血技术工作。扎实的基础,丰富的经验,使他的科研之路越走越宽。他主持研究的“应用‘套叠’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献血者丙肝病毒基因”课题荣获1993年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改良ELISA用于献血者抗-HBc筛检的研究”课题获1989年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套式PCR检测HTLV-IDN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课题获2000年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还有一些科研课题已经立项和起步。所有这些研究,对我国输血传染病的预防与阻断意义重大,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部分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内同行中居领先水平。多年来,孟钵在中华医学检验、中华预防医学、中华流行病医学等杂志及在国际有关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20余篇,与他人合著的《英汉输血学词汇》一书已正式出版。2001~2006年他在领导岗位上带领科技人员不断攻关和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
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色的科研成绩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孟钵相继走上了质控室主任、副主任技师和市血液中心副主任的岗位。1991年起,他所在的科室连续多年被卫生部临检中心评为全国室间质评优秀单位。1991年,他经中国红十字总会选派赴日本研修半年,取得结业证书;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选为“江苏省‘333’跨世纪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00年被选为南京市跨世纪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2001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江苏输血学会副主任委员。
孟钵总喜欢用百分比来评价自己的工作:“我们血液中心有100多位医务工作者,如果说我们工作中还有一些成功的话,那我个人的功劳只能是1%,而99%还得靠领导、靠大家呀。没有组织上的关心支持,没有同事的鼎力相助,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出不了成果的。”采访中,面对我由衷的钦佩赞美之辞,他淡淡一笑说:“其实我并不值得赞美,更没有宣传的价值,我和科研组不过是做了一些份内之事罢了。”朴实的语言,坦诚的胸臆,只会让人更多几分敬意,更添几分感慨。
其实,熟悉孟钵的人莫过于他身边的同事。采访前后,我不止一次地在他们当中“聊聊天”。“他呀,特敬业,特钻研,休息日也扑上去干。作为研究室的负责人,他待大伙儿也不薄。大家都信服他,乐意跟他干。”同事们纷纷道出心里话。事实证明,今天的成功,是他与他的同事们共同谱写的集体杰作。
“你这么玩命地工作,你的家庭能够照顾到吗?”我继续问。“这的确是令我心有不安的问题,”他面带愧色地说:“我爱人辛苦多了,过去常怨我,现在也算理解了。只是对女儿和她的学业照顾不到,对她考初中也难以抽空辅导。真是欠债太多啊!”蓦地,孟钵话题一转,声高八度,“血液乃至输血科学研究关系到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作为一名输血医务工作者,我们应竭尽全力地研究出更多的、更科学的输血方法,为更多的患者排除病痛。冲这一点,牺牲个人的一点利益算不了什么。”当我问及他今后的打算时,孟钵精神一振,兴奋地说:“今后的努力方向就是要再多几项国内首创,保持国内领先,再多几项‘达国际先进水平’。”
我被孟钵的话深深地吸引,被他男子汉的雄心壮志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坚强意志所折服。天道酬勤,苦心的耕耘必将获得丰收的喜悦。孟钵与他的科研组在他们的科研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必将在新世纪再展宏图、再创辉煌。
循着我的采访意图,访谈自然转到了参政议政的话题。孟钵认为,作为农工党南京市委副主委,作为省人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建言献策,立足本职岗位,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尤为重要。“我的一言一行要对组织负责,要为组织争光。无论是作为党派成员还是人大代表,都应尽我所能地参加各项活动,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民主党派成员、人大代表应有的贡献。”
我发现,孟钵似乎并不是在接受我的采访,而是在向我宣传他的集体,他的科研,以及他作为农工党员、人大代表的自豪与信心。但我心中升起的仍是浓浓的敬意和谢忱,感谢他树立了民主党派成员良好的形象,感谢他为那么多危重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