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亚非
“南京,山巍巍,龙蟠虎踞;水盈盈,珠罗镜列;城逶迤,因地就势。居山、傍水、依城的是那莽莽之林。‘城中千顷绿,城外千山色’,郁郁葱葱的林,装点着这座雄秀兼具的江南名城”。
这段优美的文字,是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园林局总工程师李蕾在《魅力南京——“林”》一文中写的开头语。作为市园林局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的李蕾,自幼喜爱文学,却和园林打了一辈子交道。自改革开放以来,著名绿都南京的笔笔经典之作都凝集着李蕾的智慧和心血。在数不清的荣誉面前,李蕾想到的更多的是她的社会责任。“当选代表之前,我是个一心一意搞技术的知识分子,觉得社会上许多事离自己很遥远”,还曾担任农工党南京市委副主委的李蕾说,“我是一位农工党员,是农工党南京市委推荐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要尽到民主党派成员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要竖起耳朵倾听百姓呼声,竭尽全力反映百姓心愿。”
10年提了200多条建议
“在我国,24万城市人口中才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要贯彻中央精神,要反映民情民意,打开上下沟通的渠道,作为代表,我深感肩上的责任。”充满书卷气的李蕾,当了10年全国人大代表,自己执笔的建议提了100多条,与别人合作的也有100多条,“每年在大会期间都要用完10支笔,李蕾说,这些建议都是“竖起耳朵”听来的:坐出租车,和司机聊;坐公交车,听乘客聊;开专业会议,听代表聊;看建设现场,听群众聊。处处做个“有心人”,许多事关民生的热点建议,就是这样出炉的。
今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李蕾的笔记本电脑里,已经打好了16条建议,有关于减轻老百姓医疗负担的,有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有关于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关于优先发展大公交的,其中有3条建议涉及环保:
节能——公共建筑采暖制冷定标准
国内各大宾馆、饭店、商场、办公楼及许多公共建筑在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上存在很大浪费。往往是冬季暖气开得过足,使人穿单衣还热得流汗;而到了夏季,冷气又打得使人冻得打哆嗦。李蕾觉得,好多能源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她建议,尽快制定合理的采暖制冷温度标准,依据这些标准对违规单位予以经济处罚。“全国的公共建筑数量可观,节能应从点滴做起,累加起来,将给国家节约大量能源!”
节支——给代表发材料用E-mail
作为人大代表,李蕾每年都会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寄来的大量材料,“一堆就是几尺高。”李蕾觉得,现在已到了信息化时代,相关部门应该与时俱进,调查一下哪些代表愿意接受电子邮件,改用邮件寄送材料。这样不仅节约了纸张邮费等开支,还提高了办政效率。“如果这个经验好了,下级政府部门办公也可效仿。”
护林——禁止生产一次性木筷子
1998年,还是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李蕾曾提出一条“禁止生产一次性木筷”的建议,反对滥砍滥伐森林资源用来生产一次性木筷出口日本,希望有关部门予以监管。当时的林业部门答复说,利用的只是边角废料木材生产。李蕾就回复了“满意”。没想到2005年夏季中央电视台曝光说在东北每年仍要砍伐数百亩桦树林来生产一次性木筷以供出口,这让李蕾很震动。于是这次她又提出了与1998年相同的建议,“追到底。”
知识分子不说话,还等谁说?
作为专家,李蕾不光听别人聊,对许多社会热点她都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并敢做敢当。
李蕾最骄傲的一件事,是通过自己的呼吁,扭转了许多大城市盲目移植古树名木的风气。
2000年4月,一位国家领导人视察南京市,对我市园林绿化工作给予较高评价,并作出了“多种树,种大树、多种花”的重要指示。“种大树”,从专业意义上来说是种“大规格的树苗”,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但一些地方对此歪曲理解,急功近利地到处高价收买大树进城,而大树是难以移植成活的,“大树进城风”违背了自然规律,劳民伤财。
“运输就花很多钱,到了城市,养护它也很困难,一棵树要几万块钱,还不一定成活,即使成活,也没有什么生态效果”,作为专家,李蕾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总结出一整套“种大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李蕾制定了种大树的操作程序和规范,要求从林场、苗圃里移植比较大的树苗,规格整齐,经过技术处理,才能移植。南京这样做了,其他城市呢?在2001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李蕾提出了《刹住大树与古树移植风》的建议,呼吁阻止“移大树”。在征集代表签名时,有朋友劝她不要提这个建议,国家领导人刚说“种大树”,你就反对。李蕾说:“我是干这一行的,从专业的角度来反对这种风气,不要移古树和名木。知识分子不敢讲真话,还等谁来讲真话?人大代表要敢进诤言,科技人员要说实话。”一席话,说得掷地有声,南京林业大学一位教授代表第一个在建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份建议受到在京媒体的广泛关注,予以大篇幅报道,李蕾在国外的朋友在网站上看到相关消息,打电话称赞她这个建议提得好。
李蕾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呼吁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如今,盲目移植大树的风气已经基本得到扭转,北京林业大学的两位老教授日前还专门给李蕾写信,称赞她建议提得好。
事实上,在李蕾的努力下,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顺应民意的“种大树”工程早已在南京启动。南京在总结出一整套“种大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了种大树的操作程序和规范要求,并建立了大树苗栽培养植基地。从200l~2003年,全市共栽种胸径为10~15cm的大树苗16万株,均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并保证成活率为95%。以后每年将继续栽种不少于5万株大树。
这样的建议还有很多,《关于农村独女户父母养老问题的建议》、《构筑青少年“网瘾”的防护墙》等建议都在大会期间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逐步地得到解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作为国画大师李剑晨的女儿,李蕾的生活本来可以优雅清静。但作为人大代表,她必须更多地把目光关注到弱势群体身上,主动反映他们的呼声。《给拆迁老百姓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搬迁》,就是一例。
上个世纪末,南京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由于工作关系,李蕾经常跑拆迁现场,有一户人家的困难,深深震撼了李蕾:老两口带着3个孙子靠捡垃圾为生,儿子生病死了,儿媳跑了,老少5个人住的地方是用破塑料皮和破铁皮搭建起来的,虽然破旧,好歹是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老人向工作人员请求,延长拆迁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城市要建设,百姓的生活也要关注,李蕾便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建议《给拆迁老百姓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搬迁》,呼吁延长搬迁时间,提高补偿标准。回到南京后,南京市房改办、拆迁办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组织了一场对话,倾听代表意见。
“不只是南京,许多城市的拆迁政策都更加人性化,我不能说这是我的功劳,但我作为人大代表,我的呼声与众多的呼声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我相信,这种力量会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李蕾对此充满希望。
这两年,随着政府一系列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政策出台,李蕾渐渐把目光转到关注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困难上。比如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关注农民工人身安全,关注农民工培训,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建立农村医疗卫生网,建立农民工合作医疗,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农民工自己未必想到的问题,李蕾都考虑到了,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作为代表,李蕾也知道,不是所有人的要求都必须去满足。但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作为代表,李蕾的办公室始终是向群众敞开的。市民周女士在丈夫去世后,老是觉得单位补偿没有到位,得知李蕾是全国人大代表,便找到她所在的办公楼。虽然手上正忙着,李蕾还是让门卫请她上来。听完周女士两个多小时的哭诉,李蕾耐心地劝说她,解释有关政策,让她放宽心。此后,周女士想不通的时候就来找李蕾,或者给她打电话,把她当作大姐,李蕾总是耐心地劝解,鼓励她笑对人生。
李蕾说,当代表10年,很高兴自己能为构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