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鑫英

2004年3月27日,南京召开了第六届科技工作会议,时任市长罗志军出席会议并表彰了九名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在九名“科技功臣”中有一位农工党员,他就是南京振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省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程培元。他申报的项目是“注射用香菇多糖”,外行人一定不知道“香菇多糖”为何物?能够做何用处?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于翌日下午在整洁的省人民医院病房里见到了这位面目清秀气质儒雅的老者,并尊称他为“程教授”,但是他马上说:“不要叫我‘教授’,叫‘程老师’吧,大家都叫我‘程老师’。”接着,程老师亲自为我们讲述他在科学研究领域不断探索的历程。
“‘香菇多糖’是一种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及抗肿瘤效果,而且负作用小,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胃癌、肺癌、大肠癌的化疗效果,且能明显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治病救人的良药。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产品质高价廉,已经抢占了国际、国内市场,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仅2001年一年已经上缴利税1261万元,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救治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程培元教授1929年1月出生在江苏宜兴,1949年考入华东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学习药剂专业,1953年毕业之后留校任教,1962年调入南京药物研究所(现江苏省药物研究所),至今一直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程老师每每谈起自己的科研工作,脸上就焕发出一种少有的光辉,对自己的科研项目如数家珍。虽然我们都是外行,但是从他的表情我们知道他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将自己50年的心血都放在科学研究上,一路走来硕果满枝。早在1985年程老师因“五种香茶植物的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获得“我省科学技术进步工作中重大贡献者”奖。作为第一主要负责人,主持并参加治疗胆道感染新药假蜜环菌(亮菌)及其有效成分假蜜环菌(亮菌甲素)的研究,获1987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江苏省科技成果奖,并被列为全国重大医药科研成果,后者获1987年度国家发明四等奖,他本人为第一发明人。该项成果除在江苏5个制药厂生产外,近年来又相继被山东、山西、安徽等省药厂推广、移植生产,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亮菌甲素为我省首次获得的国家级新药发明成果奖。上世纪80年代初,程老师又主持并参加研究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等十余种尚未进行药学研究的植物新资源,发现十余个前人尚未发现的新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分别测定其化学结构,发现其中几个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及抗菌活性,为开发该类药用植物资源做了有益的基础研究,具有开拓意义。其中以第一负责人身份进行的《五种香茶菜植物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获1986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曾参加数次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引起国外同行的重视。他主持并参加了皮肤及外科用中药“五妙水仙膏”改进方研究,其制剂于1988年由周达春医师参加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发明博览会上获尤里卡发明(团体)金奖。他先后在《中国科学》、《药学学报》、《化学学报》、《药学通报》以及在《Phytochemistry》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70篇。他还主持并参加了广谱抗癌化、放疗细胞保护剂氨磷汀新药的研究。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国家专利和PCT专利,获得国家科技部及南京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100余万元。他先后作为发明人申请了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及制霉素脂质体等21项国家发明专利,并通过PCT向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7个国家申请14件发明专利,其中8件为首席发明人。
1992年,程培元教授退休后受聘于南京振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参加并主持抗癌辅助药“香菇多糖”和“注射用香菇多糖”研究,于1996年获省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程老师还获得第三届省优秀工作者称号。2002年作为先进科技个人,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节目在访问南京高新开发区时,曾专门为程老师做了一期节目。对此,程老师只是说:“我的工作是踩在别人肩膀上的创新,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看到自己研制的药物能够治病救人,我就很满足了。”
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一项科技发明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我们冒昧问及这个项目给他个人带来什么效益时,回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程老师说:“那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么规范,而且我个人并不想从中得到什么。相反我还要感谢国家、公司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利益,为国家为社会为病人做出一点贡献,是我们这些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科学工作者最高兴的事了。我得到的相比其他同行已经很多了。”从程老师这一番情真意切的话中,我能够理解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对自己工作那种执着的精神,更能理解他们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回顾程老师的研究道路,似乎始终都和科学技术进步联系在一起,在药学界,程老师完全可以被称为“孜孜不倦的科技工作者”。在从事药物科研工作的同时,他还从事教学工作,在药物所工作期间曾多年为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生授课,自己还要带研究生。程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很严格,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一点不错,他的学生都堪称“精品”,当年五名研究生中有三人的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并在就读期间取得其他科研成果。其中一名毕业后去美国在某研究所工作,成为有名的科学家;还有一个学生在意大利读完“博士后”回国,受聘于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入围国家“百人计划”,负责研发海洋药物;一名在国内读完博士,因成绩突出直接升为研究员,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程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十分严格,曾经有一位女同学还被训哭过,后来在她取得了令人羡慕的突出成绩后,她在给程老师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对待我的学生非常严格,我告诉他们因为当年我的老师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我感谢我的老师。”不仅如此,程老师在省药学界学风严谨也是出了名的,自1985年担任了省科委科学进步奖的评委,并从1985年至1993年担任省药品审评委员会的评委兼药学组长、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等等,虽然是兼职,但是程老师说:“科学是严谨的东西,是不能够马虎的。”他一贯认真负责,有的硕士生论文硬是没有通过他的评审,被驳回进行再深入研究,达到要求后才通过答辩会获得学位的。从南京药学院(今中国药科大学)第一届硕士及博士生开始,程老师就被聘为该校天然药物化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或主任委员,至今已有20余届,据不完全统计,答辩及评阅论文约在100名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程老师是省药学事业合格继承人的一名“把关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院的病房里,我们还见到了程老师的夫人、同为省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的翁帼英老师,她也是农工党员,作为造诣很深的药剂学专家,她在我国药物新剂型脂质体领域从事开拓性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科学研究生涯中,夫妻俩相濡以沫,老有所为,并肩前行。让我们祝愿这两位老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