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委主委、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关注土壤安全问题,提出了关于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保护的相关建议。
土壤质量关系百姓健康
周健民介绍,当前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严峻,矿区开采、企业三废排放、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过量施用、畜禽粪便和垃圾处理不当,以及土壤酸化等造成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他表示,如果不治土壤疾病,就无法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他表示,我国大多数土壤目前还是清洁土壤,应采取严格措施加以保护。对土壤污染风险高发区,可采用“边生产、边修复”的治理模式,通过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确保农用地得到安全利用。
土壤的质量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周健民认为,应该建立土壤污染与人群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
“分治”管不好土 需推进大部制改革
国土部门、环保部门、农林部门……目前多个部门都在“管土”,这种“分治”的防治格局不利于土壤的统一监管和综合防治。
周健民认为,要改变现状需要推进大部制改革,组建集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使用、维护与再生,配备环境警察执法队伍的环境资源部。
周健民建议,同时要健全土壤污染、土壤质量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污染责任人以及土地使用权人的信息公开义务,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周健民强调,土壤污染涉及主体多、利益冲突多、法律关系复杂。建议以《土壤污染防治法》为龙头,全面梳理与之相关的法律,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壤污染防治基本制度,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