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9日经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批准)
朱兆良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我受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第九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工作的回顾
自2002年6月农工党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农工党江苏省委在农工党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在中共省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将促进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履行参政党职能的第一要务,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坚持正确方向,重视思想建设
五年来,省委牢牢把握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着力提高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进一步巩固参政党的思想政治基础。
1.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升政治素质
省委始终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增强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首要任务,五年来,发动全省广大党员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及历次全会的决议,中共中央有关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两个5号文件和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江苏省委的有关文件。各级领导班子带头学习,通过座谈、讲座、报告、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结合参加我党中央“学《意见》、学《党章》、学《读本》”知识竞赛和省委统战部“统一战线知识竞赛”以及多次问卷调查等活动,深化了全省广大党员对多党合作理论政策的理解,政治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为使思想教育更具实效性,五年来,省及各市委先后围绕庆贺中共十六大召开、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以及我党建党75周年、农工党江苏省级组织成立50周年、邓演达烈士诞辰110周年等,积极举办了一系列有规模、有影响、有成效的活动,增强了全省广大党员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党爱国革命的光荣传统,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丰富内容,拓展形式,加强理论研究
2002年省委及各市委先后成立了理论研究小组,围绕如何建设新世纪的高素质参政党这一主题,采取省市联动和内外交流等方式,领导带头与党员参与相结合,深入研究与宣传普及相结合,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地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工作。省委还将理论研究成果精选汇编成《2003年理论研讨文集》、《2004-2005年理论研讨文选》,推动了全省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全省每年报送农工党中央的理论研究文章均超过30篇,上报数量连续名列前茅,先后荣获我党2004至2006年“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连年荣获农工党中央授予的“理论研究先进组织工作奖”,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还被选为中共省委统战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统一战线”理论研讨会议的大会发言,并在《挚友》杂志上发表。
3.积极开展党史研究,强化革命传统教育
为抓紧做好农工党党史资料的抢救、发掘、收集和整理工作,省委理论研究小组于2005年成立了党史研究专题组,有重点、有分工、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专题组编撰完成了以弘扬我党光荣传统和爱国主义为主题,图文并茂、脉络清晰,面向广大党员的农工党党史教育资料片(试用教材),并为各市委培训了宣讲员。资料片在全省推广试用后,受到广泛好评,我党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这种以专题组形式进行党史研究的做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和南京市委共同努力,将邓演达烈士殉难处申报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联合南通市委两赴海门市三阳镇商讨已故中央主席季方事迹陈列室的修缮工作。此外,还配合农工党中央完成了四集文献纪录片《中国农工民主党》在江苏的摄制任务。
专题组积极配合我党中央进行“抗战时期的农工党”史料收集整理,共上报10篇文章,其中有抗战期间毛泽东同志为省委已故老领导施方白先生的亲笔题词。另外还搜集到邓演达烈士早年在俄罗斯的考察留影等珍贵历史资料。
4.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省委注重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和健全宣传工作机制,在五年中制定了社会宣传定量考核、定期表彰制度,举办了社会宣传骨干培训班。省委及南京、苏州、常州、无锡、扬州、南通、连云港等市委向中央及省市级新闻媒体积极供稿,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7月至2007年第一季度,全省在省级以上报刊登载稿件696篇,并连年获我党中央表彰。《农工苏讯》版面、栏目不断创新,办刊质量稳步提升。我省订阅中央党刊《前进论坛》的数量连续五年在各省级组织中名列前茅,连年荣获“党刊发行先进省级组织”称号。
二、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参政议政
五年来,省委牢固树立参政为民的核心理念,立足于科学协调发展,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紧扣社会热点,充分关注民生,发挥群体功能,积极探索参政议政工作新思路,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1.积极参与政协工作,切实履行职责
五年来,在人民政协这个政治舞台上,省委发挥自身人才优势,先后就“解决医患矛盾”、“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治理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推动廉租房建设”、“建立和谐社区”等有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开展调研,逐步形成了以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和“三农”问题为重点,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参政议政特色。
在深入调研,整合各级组织参政议政力量的基础上,省委五年共提交省政协大会发言16篇,省政协常委会发言16篇,集体提案84篇,委员个人和联名提案288篇。有5件提案被列为“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17篇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同时还积极参与国是,2003年以来,通过全国政协常委和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两会”提交了13篇书面发言,50多篇提案、建议案,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如2004年《关于加强血防工作的建议》被列为江苏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后,在各方合力推动下,省政府连续三次召开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制定了防治血吸虫病的中长期规划,并加拨防治经费700万元,以达到江苏在2010年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目标。该建议还被全国人大从当年的3000余件建议案中选为8件重大建议案之一重点督办。2006年的集体提案《关于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改善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状况的建议》被列为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何权副省长作了专门批示,认为农工党江苏省委的建议很有启发和帮助。省建设厅根据建议,表示要争取把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工作做到全国领先,并要求13个省辖市在住房规划中突出“廉租房建设”,目前我省一些地区已开始实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保障性租赁住房”也成为与会代表和委员广泛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
2.发挥代表性人士作用,积极参政为民
近几年来,省委加大对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探索和创新,特别重视发挥民主党派代表性人物的优势作用,取得了显著效果。省委在2002年成立的7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均由省委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主任委员,并把参政议政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其中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由省委主委挂帅,各市有一名主委或副主委担任成员。这样的组织方式既发挥了领导班子成员的作用,也有效调动了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提升了参政议政水平。
2004年省委主委带队开展了关于“促进洪泽湖地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调研,所形成的提案被列为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有关建议被江苏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所采纳,省水利厅已牵头编制完成《江苏省洪泽湖保护规划》。2005年省委以主委名义向省长梁保华、中共省委副书记张连珍分别递交了《关于合理使用氮肥,争取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建议》的专题报告,引起中共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科技厅在办理汇报中表示:将按照朱兆良院士提出的建议,结合科技厅2005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将水稻高效施氮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作为重大项目来组织实施。农林厅在办理汇报中表示:将在2006年农业三项工程中安排资金做好水稻精确施肥技术的推广。同年9月,省委又以主委名义向梁保华省长致信,提出对江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