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34名四川地震灾区伤员于5月27日中午抵达无锡治疗,全部住进了无锡医疗条件最好的人民医院。为了让伤员有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人民医院设计了严密的措施,一般谢绝群众探视。
5月28日,作为农工党无锡市委机关干部以及市行风监督员,我参加了人民医院召开的聘任会议。与会的行风监督员知道我与吉建伟院长、於煌书记挺熟,鼓动我提出满足大家看望四川受伤群众的愿望,“我知道这样会打扰他们,但希望院领导能满足一下我们近距离接触四川受灾同胞的心情。哪怕看一眼也行。”我知道,大家不是出于好奇,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灾区人民传递一种信息:每一个无锡人都在关心、关注他们。院领导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但希望大家只在病区看望,不要到病房与伤员交谈,以免影响治疗和休息。
四川灾区伤员集中收治在人民医院D区9楼。这里原来是心胸外科病区。接到上级收治伤员的通知后,人民医院的领导进行了周密的布置,调整了布局,将心外科与其他科室临时合并,腾出整个病区接纳伤员。
走近病区,我们并没有感受到特殊的情况,只是有三个细节,让我们感觉进入的是一个特殊的病区:一是病区大门紧闭,门口一个设计很精美的心形招贴,注明“爱心病区”;二是病区大门右侧摆放着几个花篮,鲜红的缎带上写着祝愿的话语;三是门口时不时有些陌生人与保安人员小声地交流着什么。陪同我们的於煌书记说:“这是志愿者在请求为伤员服务,这样的人很多,有干部、青年、学生、解放军。我们已经制定了方案,要有计划地接受志愿者服务。”这些志愿者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走进“爱心病区”,我们以钦佩的眼光向他们表示敬意。
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病区的右侧病房现在都收治伤员,每一个病房门口都张贴着“爱心病区”的招贴,每一个医生护士都胸佩“爱心病区”的胸牌,每个病床前摆放着鲜花。时值中午,大多数病房都敞开着,透过房门,我们看到伤员们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聊天。没有悲伤,没有眼泪,有的只是安宁、整洁。医院为他们准备了洗漱用品。病区护士长指着一间病房说:“这里住的是一位101岁高龄的老婆婆。昨天,毛小平市长看望了她,和她聊天,老人很高兴。精神状态很不错。”接着,她又指着02号床说:“这里住的是我们收治的最小的伤员,今年只有13岁,是个初中学生。”院党委殷书记接着说:“我们正在与市一中联系,请他们派老师专门给她辅导。”这位叫小蒙的孩子猜想到我们在议论她,就微笑着和我们挥挥手,表示谢意。这让我们万分感动。我握着拳向她传递着心意,希望她坚强、勇敢。
护士站显眼的地方放置着一台电话——“爱心电话”,是医院专门为伤员和家属设置的与四川家乡沟通亲情的“桥梁”。许多伤员都通过它与远在四川的亲人进行心的交流。
病区的尽头有一间空着的病房。据介绍,这是特设的病房,其设置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空气流通通道是另设的,以备不虞之需。
中餐时间到了。特意招募的四川籍护工为伤病员打饭。我们饶有兴趣地看伤员的伙食——四菜一汤。於书记介绍:“伤员的伙食每天28元。为了照顾四川伤员的口味,医院为每一位伤员准备了川味辣酱,每人300元的补贴。”……
走出病区,我们回首凝望,似有千种话语想要倾吐。吉建伟院长告诉我们:“昨天,他在机场对到锡治疗的伤员们说:‘同胞们,你们到家了!’许多伤员流下了眼泪。”现在,我们想用同样的话,传达我们的心意,并祝愿伤员们早日康复。(孙世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