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加启
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震后,我作为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董事,代表公司前往四川,向地震灾区捐赠168万元高分子医用绷带。5月19至25日,我和单位同事一行,在灾区待了七天时间。期间所见所闻,颇有感触。
急速运送
由于我们捐赠给灾区的是医疗应急物资用品,送达时间的早对于急救伤病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本来想等上级单位统一安排,但考虑时间紧迫,公司决定自行送达。于是我们于5月17日下午四点,从连云港出发,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两个驾驶员轮换开车,饿了吃方便面,渴了矿泉水,除了上厕所,几乎没下车。1900公理路程,整整开了30个小时,于5月18日晚十点到达成都。
快速下发
19日早晨,我们来到四川省救灾指挥中心,把捐赠的意愿和物资等情况进行了交流,紧接着办理相关手续。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由指挥中心统一下发,还有个过程,时间会相对较长,对于医疗急救用品来说,早一点到一线,就能早一点用到受灾人员的身上,于是我们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和支持,由他们分配到相关单位,我们直接挨个送达。指挥中心为了我们车辆进出方便,给我们开了一张救灾通行证。短短一个上午,我们的物资就送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省骨科医院和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从下去到晚上12点,我们有相继把医疗用品分别送到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区县应急办。我们看到,绷带一送到医院,马上就上了抢救室。高分子绷带是石膏绷带的替代品,具有操作方便、塑形快、重量轻、透气好等诸多优点,是高新技术产品。为了有效地使用这一产品,我们同时安排专人做使用指导和咨询服务,为抢救受伤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一急灾区所急的行为,赢得了广泛好评。
奔赴茂县
在我们运送完捐赠物资,来到四川省指挥中心作交接时,我们得知有一批已准备好两天的便携式氧气瓶要送往茂县,因为找不到车,一直没有及时运输。灾区的需要就是命令,我们二话没说,接过了提货单。前往茂县的路十分艰险,其困难程度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如果从都江堰方向走,只是不到300公里的路程,可那条路已经因为地震不能走了。我们得从雅安、宝兴、小金、马尔康绕道行驶,并且得翻越夹金山、梦壁山、亚克雪山,共走了840公里才到茂县。我们是20日晚八点从成都出发,到茂县时,已经是21日晚上九点。特别是快到茂县县城时的二十公里,因为山体滑坡,路面都成了马鞍形,而且还不停地有土石飞下来。翻越雪山时,公路路面只有五米宽,路的一侧是高山,另一侧是峭壁和悬崖,对于平时只在平原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司机来说,用惊心动魄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翻爬夹金山,山下下雨,山上下雪,在快到山顶二十米时,路边的雪有半尺厚,路面已经结了冰,车打滑上不去,多亏一路同行的人,前面用一辆越野车拉,后面有人推,才爬了上去(这个镜头被深圳卫视拍成节目,在深圳卫视5月21日晚播出后,5月24日早晨中央二的第一时间采用了该节目)。也多亏我们带的司机是有几十年驾龄的老司机,所有的困难都克服了,我们安全到达并安全返回。返回的时候,我们取道汶川,一路因为山体滑坡和飞石,多次受阻,一路都能看到路边被砸坏和压埋的车辆,有小车,有货车,有大巴车,还有抢险的工程车、志愿者在灾区,到处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我们的向导就是一名当地的志愿者。在物资仓库里工作的志愿者,不分白天黑夜,他们上货、下货、押送,工作效率特别高。他们共同的语言是:“所有东西都准备充分,一旦感到要给灾区添麻烦了,立即撤出。”
灾区生活的困难
我们到茂县时,整个县城是黑的,已经停电了,应急办就设在县政府门前的广场上。整个县城,也只有这个地方有灯光,那是用自备的发电机发的电。接待人员专门给我们买了点馒头,我们开始还有点不理解,后来才知道,馒头在那时那地,是很宝贵的食物。他们同时给我们泡了方便面,开水是用电茶壶烧的,我们在吃时,进来一个人,用剩下的一点开水泡了一碗面,说:“好几天没吃到热水泡的面了。”很多时候,他们吃冷水泡面,或冷水就饼干。我们临走时,向导让我们把带到路上吃的食品留给他的一个好多天没有好好吃东西的朋友,因为我们出去后很快可以在路上买到吃的。我们欣然答应了。物资运到灾民手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当时所有的房子都不能住了,很多人都在露天住宿,有帐篷的,也只能在地上铺个凉席。如果没去灾区亲身感受,那里生活的困难是很难想象的。但是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目前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了。
(注:作者为农工党卫生监督所支部副主任、连云港市长寿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