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国治 毛庆卫
今年是我党主要创始人邓演达烈士殉难75周年。1931年11月29日他在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被蒋介石秘密杀害。每年我们去凭吊烈士的殉难处,站在修缮后宽大的平台上,眺望四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6年前,一次偶尔的陪同凭吊,促成了殉难处的修缮。我们作为整个修缮工作的策划者和操办者,经历了长达1年多修缮工作的全过程,现整理成文,并附照片,以作史料留给后人。
一、偶然的提出修缮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地处南京市江宁区麒麟镇沙子岗,自1957年11月邓演达遗骸由殉难处迁至中山陵东侧新建成的邓演达陵墓后,殉难处就无人问津。后该处又归南京军区某部战术演练场,属军事用地。山岗上荆棘纵横,杂草丛生,乱石满坡,原有的墓栏、墓道荡然无存,只有当年陈铭枢出资修建的方尖立碑孤独地远远矗立在半山坡上,没有任何道路,人们难以接近。2000年10月中旬,我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到江苏来视察工作,在南京期间提出要到邓演达殉难处凭吊烈士。我们陪同前往,因不能穿过部队驻地,我们只能从山后绕到山顶(属地方)自上往下走,在相互搀扶的情况下走到碑下,悼念过邓演达烈士后,李蒙副主席还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在返途上,李蒙副主席对我们说,你们要想办法修缮一下,起码要修一条路可以走人,修建一个能容纳二三十人的平台可供一个支部凭吊,必要时中央可支持。这就是提出修缮邓演达烈士殉难处的起因,促成了农工党江苏省委于2001年2月以集体提案形式,在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修缮邓演达烈士殉难处的建议》的提案,提出整修邓演达殉难地的墓碑、修建活动平台、修建道路和立文字碑等四条具体建议,估算资金10万元。该提案用这样的语言来阐述修缮殉难处的意义:若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修缮完毕,南京则有东郊的邓演达墓,雨花台烈士陵园邓演达烈士事迹纪念室,沙子岗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不仅构筑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教育基地,也将进一步突出江苏暨南京在我国民主革命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二、曲折的办理过程
按提案要求,该提案建议由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省文物局、南京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江苏省政协提案办公室将该提案交南京市人民政府办理。在2001年5月底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提案的答复中称:经江宁区政府与部队沟通,部队不同意在该处修缮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修缮提案”几乎成不能办理的提案。2001年6月10日,农工党省委在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上表示不满意,在阐述具体理由以后,建议有关部门与我们及部队到现场察看和办理,从“讲政治”的高度,将此事妥善解决。7月上旬,由省政协提案办公室出面,邀请部队首长、江宁区政府领导及农工党省委领导一起先现场察看,然后到麒麟镇政府办公室一起会商。我们再次重述提案中的四条修缮要求,在不影响部队训练的前提下,希望部队大力协助。部队首长立即表态:只要高度不超过原方尖碑的高度,怎么修缮都可以,若周围种植树木,部队战士可以维护绿化,并说所在部队对邓演达烈士十分崇敬,新战士入伍时都会向他们介绍邓演达反蒋爱国的英勇事迹。部队的这一表态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部队不同意之说已不存在。省政协提案办公室的负责人对江宁区政府领导说,回去向南京市人民政府汇报会商结果,对“修缮提案”作重新答复。8月16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修缮提案”再答复,答复中同意四条修缮方案,估算修缮资金20万元,建议由省财政拨款,施工则建议由农工党省委与江宁区政府协商解决。接下来是落实经费,省政协提案办公室建议以农工党省委的名义作届中提案,于是我省委又于2001年9月14日提交了《关于落实修缮邓演达烈士殉难处经费的建议》的提案,其中的四条修缮方案更为具体,建议省财政拨款20万元,并保证专款专用。省财政厅直至2001年12月18日答复,同意拨款20万元,作为修缮邓演达烈士殉难处的费用。至此,可以说修缮的一切条件均已具备,但已错过了最佳修缮时间。按我们原计划,修缮要在2001年11月29日邓演达烈士殉难70周年前完成,11月29日举行隆重的修缮落成典礼。经费迟到,已近年末,冬季不宜施工,只能等到来年开春后动工。
三、意外的理想结果
2002年3月中旬,由我们主持召开第二次包括部队和区政府组成的“三方会议”,具体讨论施工方案。经讨论,当时对施工方案已达成基本一致,即修建一条经500米的水泥路到山岗顶,从山岗顶自上而下修台阶至立碑,立碑周围修建约50平方米大小的平台,周围种植树木,立一块石碑,上书邓演达烈士生平及殉难经过。接下来是谁承担施工任务?部队首长首先发言,由部队承担,因为部队施工成本低,可以办得更好一些。区政府领导马上说,因修路要涉及几家单位及几户村民,地方政府出面便于协调,还是交镇政府组织施工。见此情景,部队高姿态,不再争。我方提出,10天后召开第三次“三方会议”,三方领导均要参加,请施工单位拿出具体施工方案及预算,并提出施工单位必须接受的两个“不许”的要求:经费不许突破20万,工期不许超过一个月。第三次“三方会议”按时召开,仍由我方主持,施工单位拿不出施工方案,漫天要价,预算翻一倍以上,最简单的专业知识也一窍不通,是一个无资质的村施工队,显然当地想把殉难处修缮工程作为“唐僧肉”。我方马上严肃指出,这项修缮工程不是一般的商业承包,而是带有政治意义的工程,省、市领导如此重视,弄砸了将造成很坏的政治影响,既然镇政府不能承担施工任务,我们将公开招标,20万造价、一个月工期为标底。江宁区政府领导感到事态严重,立即刹车,表态区政府撤出工程竞标,并对在场的部队首长讲,还是部队承担吧!部队首长立即表态,保证按要求完成任务,即使超出预算也由部队承担,并主动提出修路不必绕路到后山顶,可直接从部队营区穿过,既节约资金,又便于管理,最后台阶是自下而上至凭吊平台,仰视方尖立碑,符合烈士陵园的要求。这真是天大的惊喜。这最理想的方案我们不是没想到过,但考虑到要占用部队的土地,不敢也不能开这个口,结果部队却主动提出,使我们十分感动,除说明部队的政治素质高以外,也说明了我党主要创始人邓演达先生在军队有深远的影响。感谢部队大力支持和协助,整个设计由我方负责,并尽快拿出设计图纸,然后部队组织施工。殉难处修建方案的设计工作请农工党南京市委副主委、全国人大代表、市园林局总工程师李蕾同志担任,部队请以陵墓建设著称的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建筑公司承担修建施工任务。
工程从4月下旬开始,原计划5月底完工,但施工期间正值南京高温和暴雨交错时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期。但施工现场情景动人,部队指战员把它作为军民共建项目,战士们抬土的抬土,搬石的搬石,种树的种树,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施工期间,我方领导多次到工地察看,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按期完工。整个工程于6月中旬完成,并经我方验收。
修缮后的殉难处从当年邓演达被杀害的宁杭公路边进入部队营区,随地形蜿蜒的山道通向一个集散广场(可容纳100多人),广场边置一卧碑,碑面镌刻由农工党江苏省委撰写的邓演达烈士生平、被害经过和殉难处修缮简况。
沿山势层层向上,经过龙柏相拥的青石台阶甬道到达一个90平方米的凭吊平台,再上六级台阶是一祭祀台,中间斜放着三个汉白玉雕花圈,左右两旁是三层迭起的花坛。祭祀台后上方就是陈铭枢所立的方尖碑,在翠绿矮松的层层烘托和碑后红枫黄杨的片片衬映下,白色的碑身显得高大雄劲,国民党党徽和“故友邓择生先生之墓”九个阴文大字仍清晰可见。
四、隆重的落成典礼
2002年6月20日,农工党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按会议日程安排,6月21日下午在沙子岗举行隆重的“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修缮落成典礼”,出席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领导和南京军区某部的首长及部分官兵约200余人参加了这庄严肃穆的仪式。我党中央副主席章师明和我党中央副主席、省委主委朱兆良为修缮后的殉难处揭幕;我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代表农工党中央、朱兆良代表农工党省委、李蕾代表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向70多年的方尖碑献了鲜花。
在修缮邓演达殉难处时,我们就听取了专家的意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完好地保留了方尖碑和碑座的原样和原貌。为了更好地保护邓演达殉难处,使之成为永久的民主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正在将该处申报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要将该处申报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让后人更好地缅怀邓演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