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大可 (常州)
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齐名的上海才女苏青在她的散文中写道:“幸福乃满足自身需要之谓,不是削足适履,把人家所适用的东西硬来满足自己不尽同的需要。”苏女士对幸福一词的见解有她的独到之处,幸福确实不是“削足适履”。否则,“削”出的是“伤痛”,甚至一生的负累。可是,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幸福,又焉知它是否会适合自己?是否过多的幸福也会有无奈沉重的时候?
人生苦短,幸福对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一词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一种是指(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诚然,两种解释都包含有称心的成分,而生活中的幸福是否让人都“称心”?不见得。许多人抱怨自己命苦的同时往往爱把“你可真幸福”“加冕”到别人的头上,感叹中不免流露出些许羡慕。在此,我倒想反问一问:果真说话者没有幸福可言,被说者又真正幸福?
作家韩少功有语:“有时幸福愈多,幸福感却愈少。幸福与幸福感不是一回事。”对此,我是颇有同感的。对幸福的感觉就像嚼口香糖,嚼多了,就嚼不出滋味来了。身处幸福的人,往往感觉不到幸福;缺乏幸福的人,又往往去渴求幸福的感觉。幸福与幸福感就如一对矛盾体,常不能一一成对出现。
在有钱人家,觥筹交错,酣歌醉舞,是生活的厚爱,可为什么他们却往往感觉不到幸福,取而代之的是疲乏?在穷苦人家,大年三十共享一碗阳春面,是生活的捉弄,可为什么他们却深深感到拥有亲情的幸福?在大漠里艰难行走的人,突然得到一滴甘霖滋润干渴的喉咙,他会不会感到比泡在蜜罐里的人幸福?在长久不见天日的囚笼里挣扎的人,在等来云开日出的那一刻,他会不会感到比自由自在的人幸福?……也许,关于幸福与幸福感不能用三言两语说得透彻明白。太多的时候,我们被幸福包围着;太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幸福就在身边。也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幸福却早已在身边。
其实,我们不要老抬头看天边绚烂的云霞,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味,用心去思量,俯首回望处,幸福已铺满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