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殿甲
20世纪的中国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并没有推翻中国人头脑里的封建专制传统观念。一百年的史实说明,人们头脑里的封建专制传统观念是推不翻的。这不是一个推翻的问题,而是一个更新生活,加强教育的问题。
20世纪的中国迎来了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思想,有人用种种借口加以抵制排斥,认为这是离经叛道的思想,是资产阶级需要的思想。有人则生搬硬套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激发了社会的动乱,岂不知这是搬不过来也套不上去的。这不是一个移植的问题,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问题。
20世纪的中国创建了“民主集中制”,这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主模式。中国的这种民主模式是在反封建专制,极端民主化的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形成的,并在时而“和而不同”、时而“同而不和”中演绎着中国民主的进程。这是儒家的学说思想,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君子”与“小人”在这里不是指个人道德修养的界定,而是分辨是非的界定。“和”指的是协调矛盾取得和谐统一,促进民主的发展,“同”指的是取消矛盾取得苟同一致,破坏民主的发展。这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主进程,西方的民主何尝不是这样的进程?!这就是说,各国有各国的民主模式,而各国的民主进程则都是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的。
20世纪的中国缺乏科学世界观,却又背着“四大发明”的沉重包袱,沉溺于中世纪的科技辉煌。指南针、火药、纸和印刷术确实为近代科学技术的生产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中国科技“出自经验,重在实用”的特性,局限了它的发展空间,僵化了中国人的科技观念。所以“出自经验”却对经验缺乏规律性的探索、研究和认识,千百年来只知墨守陈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出现一系列更新观念的战略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包括“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从缺乏科学世界观到有了科学发展观,经历了一百年的奋斗。它标志着中国人从此有了更新观念的思想武器。然而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只能沿用传统观念,把这些更新观念的战略指导思想,看作是“金科玉律”,挂在嘴边上当作口号,写在文章里当作标签。传统观念与更新观念的不协调,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推动中国社会朝现代化发展进步。
20世纪的中国在“最危险的时候”,探寻种种救国之道,可“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以及“三民主义”,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0世纪是中国天翻地覆的世纪,人民富裕了,国家强大了,人们的科学意识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在增强。传统观念与更新观念的较量,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20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喊了一百年,一百年来教育改革史实说明,不论人们呐喊改革这、改革那,在客观上起作用的、有影响的,主要是教育思想的改革。撇开教育思想的教育改革,只能是流于形式,疲于奔命,无所适从。例如1949年前的教育思想着眼人才,着重做人、做学问的培养。1949年后的教育思想,着眼建设项目,着重专业就业的培养。这两种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所培养的人才素质差别,在于创新能力、适应能力。“高分低能”就是专业教育人才素质的形象写照。它的影响已在当前社会许多领域有教授、博士头衔的某些“专家”、“学者”,或这个部、那个局的某些官员的行政、言论中显现出来,有些事情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狭隘的改革思路,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这是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课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难题。
回顾这段历史,感慨固然颇多,但更感欣慰。因为自感生逢这一历史时期,亲身感受到短短一百年中国在苦难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这是前人后世感受不到的。不由信笔以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