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世钊 (无锡)
无锡市委对城区社会化居家养老情况进行调研,认为一方面敬老院等传统养老机构数量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有限的床位无人入住。建议调整发展机构“养老”思路。
现状:传统养老方式受挑战
目前,无锡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全市60岁以上老人有79.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7%,并以每年3.7%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93万,约占总人口19.6%,给“四二一”家庭带来赡养和照料等沉重负担。而目前市区每百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1.47张,与国际社会5%的比例相差甚远。但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并不高,纯民办养老机构18家,入住率为68%;公办公民营13家,入住率82%;公办公营103家,入住率70%。同时,问卷调查显示,受传统习俗和经济收入等因素影响,89%的老人及家属选择居家养老方式。
调查表明,传统的机构养老模式已不适应多元化养老之需,必须寻求新的养老方式;而以居家养老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方式以其符合国情、市情、民情受到群众欢迎,亟待大力发展。
问题:养老保障制度滞后
无锡市在2002-2004年间,实施了37个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项目,为社区老人居家养老提供平台,提供日托、上门照料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人养老、娱乐、学习、健身等多样化需求。去年,滨湖区震泽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运作以来,在制度层面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是用地缺规划。目前城市规划上没有明确和预留养老设施的建设用地,养老机构只能用幼儿园、废弃厂房改造;一些原有的资源如社区卫生所等没有合理整合,看病难、活动难等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服务水平低。养老机构服务内容局限在日常照料等低层次运作层面上,缺乏精神安抚、心理沟通、康复保健、医疗保健等老年人迫切需要的服务。服务人员缺乏培训,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三是配套设施弱。由于居家养老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使大多数社区养老配套设施薄弱,收支不平衡,运作有困难,制约了养老事业的发展。
对策:期待重心转移
政策鼓励
首先,民政、劳动、卫生、地税、财政等部门应根据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意见,规范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如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以下岗人员为主,政策上应制定“4045”人员享受再就业待遇。其次,大力提倡和鼓励社区、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积极创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并在建设资金、土地征用、税收、信贷、水电等方面予以优惠。
规划引导
要把原来以机构养老为重心的规划理念转到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各个方面,加大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度。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新建或改建城镇公共设施、居民区和住宅,要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活动的配套设施,安排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建筑;根据不同层次需求,鼓励引导民营资本积极投资,适度建设各类老年公寓。
财政支持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对困难老人,包括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无力承担赡养义务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和特殊贡献的老人,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医疗到位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家庭病床,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临终关怀、健康指导、巡诊护理等服务项目,为老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医疗服务。
效果:政府重视落实措施
调研报告得到中共无锡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杨卫泽作了批示,要求市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强研究,予以落实。许多群众也纷纷通过书信和来访表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