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姚 瑜 (苏州)
德国女总理默克尔访问南京,入住索菲特银河大酒店,不住总统套间,只住普通套房;用餐不去46楼贵宾餐厅,而与普通客人一样到7楼吃自助餐;用餐时不让工作人员提供特殊服务,而是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一不小心将一块麦片面包掉在地上,不让赶过来的餐饮经理帮忙,而是将面包拣起放回自己的盘中……这些生活琐事在新闻报导中被记者们写成了特大新闻。
德国前任总理施罗德也有同样的一些生活轶事。堂堂一位经济大国的总理,居然没有一套独立的住宅,一家人挤在60平方米的宿舍里,虽然政府为他安排了一套别墅,但因为个人经济拮据,付不起昂贵的房租而放弃了。全家出游因为是私事,他便自己开着一辆老掉牙的私车,而他的一大群保卫人员却开着豪华的公车,跟在后面保护着他。尽管德国大选时,施罗德与默克尔所代表的政党政见不合,但是他们当选后的平民作风却极其相似。
外国元首访华时不住总统套间的还有一位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他于任上来访,在成都被每日要4万元开销的索菲特万达总统套间“吓住了”,他摇摇头笑笑说:“太豪华了!”拒不入住。在北京访问时,他不肯入住钓鱼台国宾馆,而与同行的部长、记者一同住在王府饭店。
经济大国的美国总统布什,在视察卡特里娜飓风灾区时,因为要题词,手下工作人员递给他圆珠笔时竟是从空中抛扔过去,但布什未能接住,他的脸却被圆珠笔击中。记者清楚地抓拍到了这一精彩的镜头。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和夫人到法国南部一个常去的小镇度假,正赶上当地人休息,唯一的一家酒吧在大门上留有一张字条:“欢迎布莱尔先生和太太,我们正在度假,假期结束后,我们会回来的。很抱歉。”布莱尔看了纸条后,带着他那种惯常的微笑,携夫人离去。
在西方最具“公民社会”特征的莫过于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那是世界上有名的“自行车城”,政府的部长们也骑着自行车,与普通公务员们一同上下班。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中央政府门外,都停放着一大片的自行车。丹麦的政府官员十分平民化,在政府部门工作与从事普通的职业一样,只是诸多职业中的一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官员都是选举产生,上至总统下到镇长,谁选上谁当,没有上级任命,几年一届,届届如此。
笔者辑录的这些西方国家官员的故事,与目前国内的现实恐怕大相径庭。数年前,欧洲议会代表团访问我国时,在北京问一位全国人大官员:“欧洲的官员怕议会,议会议员怕选民,中国官员怕什么?”主人实话实说:“中国的官员怕上级。”中国官本位的氛围,与西方官员那种生动的平民化作风迥然不同。尽管我们政府的官员也自称是“人民公仆”,政府门口有巨型标语“为人民服务”,但要真与西方官员这些生活细节上加以比较,其差距是何等巨大啊!
我们真心希望中国的官员在从政的道路上,真正与国际接轨,学学西方官员的那种平民作风,果真那样的话,和谐社会距离老百姓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