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扬州)
一位戴着黑眼镜的盲人学生坐在他的面前,左手在他的胳臂上摸索着,右手拿着一支长长的银针,慢慢地往下扎……他的眉头紧皱,但嘴里还不停地说:“很好、很好,就是这样。”学生最后把针拔了出来,随即他的手臂上鲜血直往外冒……他就是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导处副主任、针灸推拿教师——刘明。11年前他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后,走上了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的三尺讲台,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教育第一线,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盲人。
累累伤痕换来盲人学生的一技之长
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针对盲人的特点,立足于让他们能够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开设了针灸、推拿课程。由于学校的经费比较紧张,没有办法购买价值近20万元的仿真人体,刘明老师就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扎针、推拿。一节课下来,不是被扎得血迹斑斑,就是腰酸背痛。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扎错针了,刘明老师还喊痛,可这一喊,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以后就再也不肯扎针了,渐渐地不管学生在扎针的时候是对还是错,刘明老师都是一句话:“很好很好,继续努力。”多年来,刘明老师的手臂上的针眼、腿上被艾条烫伤的伤疤比比皆是;坐得久了,腰部也隐隐作痛……正是由于这样,他培养的近400名盲人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学到了一技之长,走上了社会。
无私奉献换来了盲人学生的尊重热爱
刘明老师从事特殊教育已经11年了,对他的这一群特殊学生感触很深。社会上认为盲人学生比较“毒”,干了很多坏事。刘老师则认为由于天生不足,他们内心比较自卑,再加上平时遭受了很多欺负,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报复心理,但是刘明老师认为只要对学生倾注一片爱心,还是会改变他们的。
班级里新来了一个学生,平时就经常遭受别人的欺负,不愿意和同学们相处,上课也不认真听。有一回在上针灸课,刘明老师反复讲解动作要领之后,让同学们在自己身上作试验。同学们都遵照老师所讲解的动作要领很好地完成了,只有他拿起艾条完全不照动作要领就往刘老师身上插,登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烧焦的味道,他也吓得扔掉了艾条,但刘老师只说了句“下次要小心”就走了……可刘明老师腿上的伤两个月后才好,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清刘明老师腿上的伤疤。
刘明老师就是这样,手把手地教盲人学生怎样吃饭、穿衣、洗澡、洗衣服。为了让他们熟悉校园,刘明老师就牵着他们的手在校园里走,一走就是大半天;为了让盲人学生感受大自然,刘明老师就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带着他们到公园游玩。每到节假日是刘明老师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学生们大多每年只有过年才回家,其余的时间大多留在学校里。这时,刘明老师往往把学生带回家,做点好吃的,或者包点饺子,和学生们一起过……渐渐地,学生们不再自卑,有了笑声,重新认识了这个美好的世界,这里面倾注了刘明老师多少心血、多少付出啊!
每到过年的时候,刘明老师最开心,因为有许多以前的学生会回来看他。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刘明老师发现他们都凭着一技之长在社会站稳脚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生们每次过来看他都要带着点礼品,学生们知道刘老师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平时抽抽烟,所以带的最多的要数香烟了,为此刘明老师还特意将多年的烟给戒掉了,因为他知道学生们在外挣钱不容易,每一分钱都是用他们的血汗换来的。
诚挚呼吁为盲人学生多谋福利
刘明老师身处特殊教育工作第一线多年,深深地了解特殊教育的艰难和必要。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已经很难再容纳更多的盲人学生,使得许多盲人走上了街头,靠乞讨为生;特殊教育学校凭着现有的师资和技术,培养出来的盲人学生就业前景越来越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刘明老师借助正常渠道呼吁社会各界多关心这些盲人学生,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让更多的流落街头的盲人能够到特殊教育学校去学习,学得一技之长。他希望医卫系统多到特殊教育学校去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使他们走上社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