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姚 瑜 (苏州)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盛会,是一次团结、胜利、奋进的大会,是一次开拓创新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力量的大会,更是一次向世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前景的大会,吹响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号角,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里程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次出现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思想,距今已过去25年。回顾以往,在中共连续召开的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都是同一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报告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共十四大报告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中共十五大报告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共十六大报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共十七大报告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为什么五次中共代表大会的报告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呢?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泛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不仅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也代表各民主党派成员和全国各族人民最广泛的利益。29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一条正确的道路,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切合中国实际,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别的道路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进步问题。虽然五次中共党代会都是同一主题,但绝不是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都有新的发展,我们可以从词序变化上发现: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深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去掉一个“有”字和把“建设”换成“发展”,这一词之变包含着深刻的内涵,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为我们国家今后更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新的征程。
近两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法,说明中共领导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已越来越清晰,具体道路也越来越明确。
从中共十三大至今20多年里,我国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经济上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1万亿元,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1978年)的13.3倍,居世界第四位;对外开放进出口总额超1.7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8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已由总体温饱跨入小康。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把数字定在了总量上,而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又把翻两番的数字表述为人均指标,提出了:“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将“总量”变为“人均”,表面上只是两字之差,却蕴藏着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扑面而来,关注“人均”,充分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也更能体现出经济发展成果由百姓分享的内涵。这一细小的变化强调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报告的新提法,使我们欢欣鼓舞,说明执政党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的客观因素,不仅总量上要增加,更要惠及到每个百姓,我们坚信,在今后的五年中,老百姓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学习报告,倍受鼓舞,最大的体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更有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