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奋 (常州)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
中共十七大报告不但第一次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命题,并且深刻揭示了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内涵,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社会和谐,民生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连着国计国运。
中共十七大报告全面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这就是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改革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这六大任务,件件连着老百姓的心,事事合了人民的愿。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改善民生的工作目标。这是人民群众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围绕改善民生不仅有宏观方面的要求,也有微观方面的要求。比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等要求。
不仅如此,中共十七大报告在对其他问题的阐述中,也处处体现中共对人民富裕安康的深切关注,处处折射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亮点。报告的主题就体现了人民的愿望,符合人民的意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本身就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要求,反映了更高层次的民生需求。
近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又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人们期盼已久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农工党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组成的民主党派。我们十分关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听了总书记的这段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规划要求,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我们认为,应该按照总书记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规划要求制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第一,一定要彻底革除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弊端。多年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直存在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医药不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不分等问题,是滋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诸多问题的体制性弊端所在,这些弊端不彻底革除,政府的有限投入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彻底革除这些弊端,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并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比较满意的服务。
第二,充分发挥政府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社会上一部分人对近年来的医改还有意见,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政府在医疗服务方面所承担的责任还有所欠缺,结果导致一些(转第16页)(接第18页)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做到了政府该做政府的事情,政府要做好政府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三,一定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按照总书记的描述,政府要完善和建设覆盖城乡的“四大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这些既全面又具体的规划和要求,完全照顾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尤其考虑到了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日常食品药品安全、生活卫生、身体保健等需要。
总书记指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切实把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利益保障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