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尹正康 樊 振(连云港)
连云港市委从新、实、精着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施“关爱弱势群体健康工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荣获我党中央“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其经验做法被我党中央在全国地方组织中做了推广。在日前召开的连云港市民主党派创优活动表彰大会上,农工党连云港市委被评为创优活动信息宣传先进单位,东海县和中医院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组织,四名党员被评为先进个人,两名党员被评为党外百名专家咨询团“致富致强”工程优秀专家。
开展服务,围绕“新”字
连云港市委充分发挥医卫界成员较多的优势,整合智力资源,改变过去社会服务工作仅限普通的义诊、咨询等形式,努力拓宽社会服务工作的新渠道。市委争取有关部门、成员所在单位中共党委的大力支持,启动“关爱弱势群体健康工程”,先后到赣榆、东海、灌云等县区10余个乡镇为农民义诊咨询15次,受益人数4000人次,完成手术30多例,捐赠药品10余万元,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为帮助更多的青少年、妇女远离心理疾患,享受阳光人生,市委主动联合市妇联和市教育局,共同创办连云港市怀仁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免费对青少年、妇女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答求助者的问题。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市委主委董淑旺身体力行,为老年大学全体学员作了健康心理保健专题讲座,多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我党中央对连云港的做法给予了肯定,认为市委开拓了社会服务新形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办实事,社会服务工作开展得扎实规范,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各地组织中推广。
为民办事,注重“实”字
“关爱弱势群体健康工程”作为服务工作品牌,市委在工作中注重“实”字,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年初召开社会服务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关爱工程”,将任务落实到人。工程实施后,市委组织医疗专家4次赴定点帮扶医院——赣榆县中医院开展义诊、组织培训,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和知识帮带,对提升帮扶医院的医疗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市委组织眼科专家,到赣榆县中医院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使12名白内障患者走出黑暗,重见光明,手术成功率达到100%。在开展义诊咨询活动中,专家们还经常深入到行走不便的患者家中,直接为他们诊病、送医送药,深受干部群众的称赞。在下乡送医送药中,市委突出技术和教学优势,变“输血”为“造血”,有针对性地派出有经验的骨干,帮助县、乡镇卫生院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一院总支组织医疗专家到市社会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及残疾儿童进行义诊,妇保院支部看望老红军和劳动模范,送去牛奶等慰问品,并为优抚对象开展义诊体检,送医送药。
打造品牌,突出“精”字
市委在每年多次义诊的基础上,设计项目,在创新社会服务的“精品”和“品牌”上下功夫。“关爱弱势群体健康工程”实施后,其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党员参与度明显提高,形成了基层组织主动开展义诊的工作局面。
“关爱工程”实施过程中,市委及基层组织开展活动,都要先听取各方意见,最后确定义诊方案。其中市中医院支部主动争取中共党组织的支持,结合形势,先后开展了以“庆十七大胜利召开”、“纪念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港城作贡献”、“关注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义诊咨询活动4次,捐药、捐物1.5万元,《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等媒体作了专题介绍。市委推出的“健康工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人民政协报》、《团结报》、《连云港日报》等多家报纸跟踪报道,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市委发挥医疗专家优势,送医送药到福利院、进社区、下农村,关爱弱势群体健康,已成为市委为弱势群体服务、医疗扶贫的一个重要平台,为党和政府凝聚民心,保证百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多党合作事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