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让全中国人铭记的伤痛时刻。震中位于四川汶川的8级大地震把将近七万个鲜活的生命带入了黑暗世界,震感波及东南亚地区和大半个中国,不断上升的伤亡人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迅速地凝聚成一条坚韧的锁链、一块坚实的钢板,部队官兵、专业救援队、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灾区开展了一场生死大营救!
作为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织的第一支卫生防疫工作突击队队长,农工党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支部主任、56岁的农工党员丁永健,震后迅速赶赴灾区从事防疫工作,与所有防疫工作人员一起,不畏艰险,不辞劳苦,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农工党员对国家、对同胞的情怀。
临危受命,主动请缨
地震发生后,电视上一幕幕惨景促使丁永健开始思考如何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些帮助,于是5月14日他将支部5个人的捐款和个人的一部分捐款送到了农工党省委。沉痛的心情似乎有了些安慰。5月17号(星期六)清晨7点,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隶属的国家质检总局根据灾区的紧急情况,下达了当天组建救灾队伍、当天抵达成都集结、当天投入战斗的命令。上午10点40分左右,他在去加班的路上接到了局领导的电话,要立即组织一支10人救灾突击队,要在当天晚上带着消杀灭毒器械、消毒药品和防护服装等用品到成都报到。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电话、一个指示,更是一个战时的冲锋命令。多日压抑的心情似乎有了一丝光亮。到局里之后,他立即与南京、张家港、镇江检验检疫局有关领导取得联系,传达命令。这次的任务主要是对灾区进行消杀防疫,原则上不要求50岁以上的同志参加。作为负责卫生防疫部门的负责人,即使已经56岁了,但是他还是找到局长说明了心意。局领导考虑到灾区确实需要一位业务精能力强经验丰富又具领导能力的组织者,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他便立即与同事们一起开始筹备卫生处理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由于,当天飞往成都的航班只有一班,而除去到机场的时间,也只够准备器械、药品、召集人员。两个小时之后,全体队员在南京禄口机场汇合时,大部分队员都没有来得及带上几件个人换洗衣物。登上飞机,安定下来后,他迅速理清思绪开始考虑下一步进入灾区如何开展工作。待大家的心情开始平复之后,他开始做战前动员,对到达灾区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工作要点提出了具体要求。
绵阳、北川、平武,直面生死
17号下午5点15分,丁永健率领的突击队在质检系统的9支队伍中,第一个到达成都。四川的情况与灾区之外相比似乎是乾坤扭转。每个人分配到的行军包就向所有队员说明了当时那里的条件之窘迫,包里有6瓶矿泉水、10多根火腿肠、2盒午餐肉、10个小面包、一个手电筒、一双解放鞋,一套迷彩服。东西吃完之后会怎办?谁也不知道。
5月18日上午10点,队伍到达绵阳。绵阳指挥部知道他们是专业卫生处理人员后,立即把他们派往急切需要实施卫生防疫消毒、聚集了约三万灾民的“九洲体育馆”进行环境消毒。
九洲体育馆,当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了受灾群众。看着茫然的老人和不时嚎哭的孩子时,每个人的心里总有流泪的欲望。此时此刻能为灾区群众做的唯有认真地对每个角落进行消毒,不能让灾区的群众经历了地震的灾难之后,再经历一次细菌的肆虐。丁永健与队员们一直忙到中午一点多,坐在路边还没等第一顿特殊的“工作餐”吃完,救灾指挥部就通知:要求他们立即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安县、平武县。
18点,防疫队抵达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所在地——北川中学。四处尘土飞扬、腐尸的臭味在四周弥漫,令人作呕。那里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帐篷、没有食物。北川指挥部给每人发了一床棉胎,这里就是他们晚上住宿的营地了。5月19号开始对北川县城二街区实施防疫消毒和灭蝇处理,同时还要完成对被清理出的尸体进行消毒、对清理尸体的官兵进行消毒。整个北川县城,消毒水的供应点只有1个,一趟来回4里多,一桶药水60斤,队员们只能靠肩膀,一桶药水喷洒完,双肩就红痛起来。一天走多少个来回,他们自己也数不清,苦点累点没什么,最可怕的是工作现场,到处是没有完全倒塌的楼房,因为余震,房屋上的那些随时会掉下来的预制板就悬在他们的头顶上,堰塞湖的险情也日益严峻,如何确保队员们的自身安全成了丁永健思考的主要问题,经过讨论后决定采取三人一组,二人工作,一人嘹望的工作方法,在保证工作进度的同时也保证了人身安全。回到南京后,丁永健说想起在灾区的日日夜夜,夜里经常睡不着,真有些后怕。作为队长带着自己的9名队员,作为北川消杀工作的临时指挥还要带领着另外5支质检系统突击队的队员,万一哪个人在余震中发生险情,出了什么状况,真不知如何交代!幸运的是,队员们每天都平安地完成了任务。
5月25日,进入平武县南坝镇和另外两支突击队一起开展工作。31个人住一个帐篷,大家身上混合的气味加上灾区原有的气味,让人难以入眠。这里的危险不仅仅是余震、危房,还有非常难走的山路。车子想开到村里,需要绕山走大半圈。山路上的碎石基本上都没有清除,只是来来去去的车子将碎石压得相对平整一些,而石块形成的这一层非常松,在山坡上形成的陡坡最大落差有近20米。车子在行进时,左边是随时有滑坡危险的峭壁,右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车子在山路上上下颠簸,七拐八弯,松散的石块在车轮下打转,如果遇见迎面有车,两车相会时车轮几乎就是在悬崖边缘行驶。陡峭的悬崖真真切切地就在眼前,车轮移动的每一寸都是那么不踏实,那是真正的命悬一线。
总理关怀,倍感责任重大
19日,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下午,队员们正在北川大酒店附近准备为遇难同胞哀悼时,正在北川视察灾情的李克强副总理恰巧路过此地。他走到列好的队伍面前,仔细询问了任务及工作范围等情况,丁永健作了详细地回答。李副总理特别问到了工作安全问题。于是丁永健就把三人一组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汇报。李副总理听了,连连点头,当即对陪同的有关负责人说,这个做法非常好,要尽快推广。随后,他又询问了消、杀药械是否够用,制定了什么样的工作方案等情况。在回答李副总理的询问时,因为戴着口罩怕他听不清,就将口罩取了下来,李副总理立即让他戴上,说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同时,丁永健向李副总理反映了一个信息:灾民们舍不得自己的家园,会经常回来寻找自己的财物和取一些生活用品,这在余震不断的当时是非常危险的。李副总理一听,立即又和随行人员说,这个问题要予以重视,要加强管理,要好好控制。最后,李克强副总理非常关切地嘱咐他们,大灾之后防大疫,卫生防疫工作很重要,你们在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确保安全。和李克强副总理的相遇很偶然,气氛也非常融洽。得到了国家领导的亲自慰问,队员们更加士气高涨,也更加体会到肩上所负的重担。
22日下午,温家宝总理第二次到北川中学视察。队员们远远地看着总理的身影,看到了他日渐消瘦的脸庞。视察结束后,视察队伍立即准备前往下一个地点。突击队员们与其他一些医护人员站在工作的一片废墟上向总理挥手告别,眼看着汽车已经发动,车队已经开始缓缓离开,就在这时,总理的车又再次停下了。正当大家不解之时,总理从车里走了出来,径直朝他们工作的方向走来。大家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人群也开始慢慢往前涌,都希望与总理近一些,再近一些。随着大家的簇拥,丁永健正好被拥到总理面前,丁永健激动地连忙伸出手与总理那双给灾区人民带来无穷力量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看着总理紧抿的双唇、坚定的眼神,感受着从总理的掌心传递出来的温度,顿时全身充满了力量。总理的手与人民的手紧紧相握,代表着党和国家与人民心连心;总理的手传递的温暖,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和呵护。此时,不需要语言,丁永健说: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希望、一种承诺、一种力量。
爱心互献,惺惺相惜
在灾区时间虽然短暂,但是队员们感到了大家同为中华儿女的情怀。在灾难面前,他们成了一家人,成了亲人。24号,突击队在绵阳休整,队员出去采购生活物品。出租车司机听说是抗震救灾队员时,自动导购且坚决不收车费。在去江油市疾控中心取杀虫剂时,由于路线不熟,始终没找到地方。江油市交警部门闻讯后,立即通知巡警摩托车开道,迅速把队员带到了目的地。在那里,所有人似乎只有一个想法,一切服从救灾,其他都不重要。
在平武县的四五天时间里,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时候,本来就很艰苦的灾区群众看到队员们的辛苦,每天只吃方便面,就给他们送来了蔬菜、核桃,把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罐头也送了过来。面对这些纯朴的灾民,他们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大家都不忍心吃下灾民们数量不多的食物,也不忍拒绝灾民们热心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