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周俊鸿 (盐城)
近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观念开放度不够,思维方式创新不力。还是用传统的办法来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的贷款来解决资金不足,缺少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方法和途径。同时,金融机构应对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新举措不多,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新型服务产品也偏少。
二、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门槛”抬高。一是对中小企业贷款条件相对提高。各商业银行规定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房地产等不动资产作抵押,并提供连续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二是信贷审批权限上收。对中小企业授信项目需要由市行或省行审批,造成办贷款手续难度大、办理时间长等问题。
三、 企业自身存有不足。个别企业诚信度差,拖欠贷款本息的情况时有发生,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安全性产生疑虑。另外,不少中小企业正处在创业成长期,固定资产一般有限,或因环评、安评、土地手续不全等原因,往往难以达到向银行抵押贷款的条件。
四、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欠发达地区担保机构整个体系本身不完整,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各个担保公司评估标准不一,运作不一,信用担保能力不强,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我们认为,解决好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大局,值得高度重视。当前应该着力抓好以下五项举措。
一、 拓宽思路,多渠道进行融资。一是学习深圳市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发行“结合债券”的经验,建议欠发达地区尝试探索这条“政银合作”融资之路,鼓励各级政府与银行联合,捆绑发债,构建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二是抓住调控机遇,引导传统支柱企业、民营优势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规模,加快上市步伐,培育“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板块”,开辟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渠道。
二、 用好用足银企互动平台。欠发达地区应适当增加银企对接的次数,进一步畅通银企沟通桥梁,增强互信合作,重点优化金融信贷投放环境,下大力气提高履约率和优惠政策到位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信贷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方面的服务,在做好传统结算服务、大力发展新型结算产品,将真情服务的理念渗透到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之中,努力推进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认真解决好“可贷可不贷”的问题,只要符合贷款条件,本级银行有授信指标的,应该及时审批,坚决投放,简化手续,减少环节。银监部门应总结推广工商银行的经验,积极探索采用企业的无形资产、股权、商业汇票、应收账款、在建工程、设备等动产抵押业务。同时,银行要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积极探索既有效化解贷款风险又有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四、 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尤其要强化诚信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健全财务制度,向金融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金融部门应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分工作,以信用评分分值反映被评企业的信用等级,从而更直观地了解企业整体信用风险情况,从中发现优质客户,降低信贷成本。
五、 督促担保机构规范运作。可由财政和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再保险机构,为担保公司提供再保险。鼓励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或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创办民营担保机构,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银监部门给予业务指导。放手引进诚实守信、实力雄厚、操作规范的担保公司来欠发达地区创办分支机构,当地政府应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尽快形成以政策性担保为核心、商业性担保为骨干、互助担保为基础的担保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