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束瑞祥 (镇江)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我从自己家庭的细微之处也窥见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电视机的故事
现在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在城乡已经普及。可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电视机却是珍品,只有少数家庭拥有。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家买不起电视,只好到隔壁邻居家看。隔壁邻居是一对老夫妻,带了一个孙子。老夫妻待人和善,允许我们一家四口去看。但我们毕竟有“寄人篱下”之感,每次晚上带了板凳到他家去的时候心里总是惴惴不安。因为他家房间狭小,我们一家坐下来空间就十分紧迫,我们内心就有一种欠疚感;加上看到精彩的节目,我的儿女就情不自禁地笑起来,我们夫妻俩跟儿女也会说说话,这时他家孙子就会喊起来:“不要吵了!”这时我们全家就立即沉默。尽管心中十分不快,但必须遵守人家的规矩。
因为有了看电视的情缘,儿子女儿总跟我们说:“我们家要买电视机。经过几年的储蓄,我们在1984年秋天买了一台小屏幕的孔雀牌电视机。记得买回电视机那天,儿子女儿十分兴奋,全家象过节一样。我跟妻子说: “这下好了,看电视可以讲讲话了,不受人家的气了!”
到了1992年,电视机已逐步普及,孔雀牌电视机也已老化,又重新买了一台新的电视机。
2000多年夏,我又搬进了新居,客厅很大,原先的电视机只能退居二线——搬到了房间里,买了一台29英吋的长虹红太阳电视。29英吋屏幕较大,看了真舒服。
房间里的这台电视逐渐衰老,发出沙沙的响声,屏幕上的图像会晃动,不够清晰,只好将它处理掉。2002年又买了一台21英吋的东芝牌彩电,图像清晰、音质好。
从改革开放的初期没有电视机,到先后购买了四台电视机,享受着“电视快餐”,心中有说不出的愉快。另外,搬进新房后又陆续置办了不少家电,如客厅里的立式空调、房间的“挂机”、燃气热水器、抽油烟机、电饭煲、微波炉、洗衣机、电风扇、电水壶、暖风机、电吹风、DVD视盘机、豆浆机……家庭生活逐步现代化,方便、快捷。我深感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告别煤球炉
以前烧饭、烧水全靠煤球炉。炉火旺,饭菜做得快,吃得香;炉火不旺,心急如焚,饭菜不易进口,夫妻还经常为此吵架。
我从小在家里就伺候煤炉,除去上学、工作时吃食堂的时间,前后有10多年的时间与炉子打交道,经常被生炉子的烟熏得眼泪水直掉,有时呛得咳嗽。全家团聚后妻子在另一所中学工作。中午她急匆匆赶回来,心急火燎地想烧饭、炒菜,要是炉火旺还好,要是炉火不旺,就拿我“杀气”。我也是憋了一肚子的火,一方面跟她争辩,一方面拼命扇炉子,家中是浓烟呛人,炉子救活了,火旺了则最好,有时就是救不活,只得厚了脸皮向左邻右舍“借火”。
九十年代初,我与妻子到液化气站购买了钢瓶、灶具,开始烧液化气了。但液化气很贵,烧饭、炒菜才用,烧开水还得靠煤炉,当时可谓“土洋并举”。有了液化气,我感到轻松多了,算半解放了。但是充液化气又成了新负担。液化气站离家很远,钢瓶又重,再加上十五公斤的液化气,放在自行车书包架上够沉的,有时自行车笼头不稳,东倒西歪。为此,我特地请校办工厂的工人用钢筋做了一个挂钩。这样稳当多了,但上下自行车要特别小心,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车一起摔倒。
2000年,我从七里甸搬到了市区的京河小区,用上了管道煤气,感觉烧饭、做菜十分方便,价格又比液化气便宜,多好啊!
2005年,我们小区用上了天然气。这是清洁能源,火力又旺,价格比煤气还便宜,烧水炒菜十分快捷,我想,西气东输的伟大工程给我们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烧煤球到用液化气,再到烧煤气、天然气,我感受到镇江飞速发展的踪迹,也感到改革、开放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