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珍 (苏州)
在母亲的床头,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腰带。布的,革的,皮的;宽的,窄的;带药理的,有磁性的,可按摩的……有一根非常特别的是用旧棉布搓成绳样的腰带,这是二十几年前母亲一直用的,经过多次清理还保存着的腰带。
据祖母告诉我,我家的老宅是太平天国时造的,一座粉墙黛瓦的四合院。我家除了这幢空房外,一无所有。那时侯,母亲经常束一根草绳当腰带。小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可要冷得多,屋檐的冰棱随处可见。我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下午,天出奇的冷,哈出的热气能迅速成雾状。我在教室里冻得两脚直打哆嗦,听课也没心思。突然,母亲出现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件衣服(这可是我们全家唯一的一件羊毛衫——家里根本没有一件绒线衫,自己养了羊,剪了毛,纺了线,羊毛本色的,穿在身上刺人),母亲把我叫了出去,让我穿上它,还拿出几个焐在她破棉袄内滚烫的山芋,说吃了它可增加点热气。这羊毛衫可是母亲的(确切的说是公用的,谁急需谁就穿),母亲把它给我穿,她穿什么呢?只看见母亲裹着一件有很多棉花露在外面的破棉袄,腰上束着那根稻草绳。一股热流在我身上涌动,我的眼眶顿时湿了。那天放学回家,我问母亲冷不冷,母亲说不冷。晚上睡觉时,我见母亲脱下那件百孔的棉袄时,里面就一件单的旧绒布衬衫,那衬衫早已让两个哥哥穿脱了绒头,只剩下那薄薄的一层布,原来母亲是靠那稻草的腰带把身子裹紧了取暖的。
在我小学阶段,新衣服只有在过年时才穿。“老大新、老二旧、老三茎”,我是老三,也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在那个时代,我没有享受到女生的特殊待遇,十一岁时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花裙子,那是一个远房的亲戚送的。我穿的都是两个哥哥穿下来的衣服,祖母会把哥哥男式的裤子改成女式的。哥哥们穿的时候已经磨破了膝盖,祖母就把膝盖上补的那块布拆了,重新补上一块稍微好一点的布,一补再补的现象在我的衣服中是经常的事。记得最清楚的是我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条裤腿接了三段的裤子,那裤子是大哥接力给二哥再转到我的,因为那布料比较牢,祖母缝补的技术又比较高,裤腿接第二段以后整条裤子仍然干净,色泽也没褪尽,属于品相好的,祖母就给它接了第三段。穿着它上学,我从来没有感到过羞愧,虽然当时在我的同龄人中很少有这样的衣着。但与母亲腰间的那根草绳带相比,我有这条几接裤管的裤子已经很幸福了。记忆中母亲的衣服总是几经补丁的,有的连衣服的原色都看不见。
在吃粮上更是紧张,每到双季稻成熟前,祖母总会挎着蓝子到处借米,那个时候就叫青黄不接,现在听到这几个字时都会有一种紧张感。母亲几乎顿顿喝粥依然用着那根稻草腰带,那腰带使母亲的饥饿感减少,可把省下的粮食让我们三个孩子先吃饱。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辛劳的父母经过一年的劳动略有收获,母亲的腰带由稻草材料变成了旧布搓成的布绳带。那时我在镇上读初中,寄宿在学校,食堂的伙食可想而知,中饭是二两饭加五分钱的咸菜汤,上面漂着几片看不见一点精肉的小肥肉(老人们称它风吹得动)。我正处于长身体阶段,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了个子的矮小、瘦弱,母亲极为我担忧。为了迎接中考,我周日都不回家。在严寒的冬天,母亲步行往返两小时的路程为我送来家里的青菜,现在看来无非是一碗青菜而已,殊不知在那个年代这盘青菜已经算营养菜了。母亲总是赶在吃饭前送来,炒这青菜的用油量可是家里烧菜的双倍,盛菜的是一个普通的搪瓷茶缸,而每次母亲拿出来的菜总是那么热气腾腾,可想母亲走得有多急,母亲的头上还冒着汗呢!母亲经常把它焐在胸口,这菜可是带着母亲体温的菜哦。
仍然是那件破棉袄,依然是那根布绳腰带!那一刻我发誓,等我工作后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
1987年,我参加了工作,除一切开销外积攒了半年的工资用来买了辆自行车。那时的我家已经从苦难中摆脱出来,但日子仍然过得很紧,三个子女还没有一个成家。老宅依旧,而母亲因为长期的农耕造成了难以治愈的腰病,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我便经常骑车往返30公里的路程,为母亲送去具有药理作用的腰带。从那时起,母亲的腰带逐渐增多。
家里的条件逐步好转,兄妹三人都学有所成,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同程度地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苦水中泡大的孩子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都十分珍惜,在我的生活里,从来没有因为物质的不满足出现矛盾,我非常知足地生活着。是社会主义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机会,是党的政策哺育了我们成长。
如今,我们都有了各自的孩子,母亲腰病发作的时候,我们会开着自己的汽车接送母亲去医生处推拿。冬天,母亲拥有纯羊毛的护腰带,哥哥又给母亲准备了可自动按摩的腰带,我劝母亲扔了那根陈旧的布绳腰带,母亲执意不肯,说看见它就会不忘以前的苦,满足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啊,小时侯巴望着快点步入2000年的样子历历在目啊,那时简直不相信到我们40岁的时候,会拥有一辆汽车。现在一家拥有两辆汽车的人家也很多啊,变化太大了。
家门前的那条道路筑得可好了,汽车可直接开到母亲的屋前。今年,老家所在的村被列为新农村示范村,母亲的家门前就是一个很漂亮的公园。我每一季都会为母亲添置几套新衣服,村上的老人都说她衣服多得可以开店了,腰带更是越积越多。母亲幸福地度着她的晚年!
母亲的腰带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卓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