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姚 瑜 (苏州)
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透露,“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笔者是一名有42年工龄的小学教师,属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对此尤为关注,因此也有话要说。
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财政负担过重。但笔者作为一名退休公民,之前并没有参与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讨论,也未听说该方案曾经广泛征求意见(至少没有像新医改方案那样的征求意见),怎么就一下子“正式下发”,这只能用央视春晚相声“我有点晕”来形容了。
建国以来,退休人员待遇(指合法合规的收入)有个不成文的事实,即退休待遇“有涨无落”、“只涨不落”。换言之,与经济学上的“价格刚性”一样,劳动者工薪退休待遇也呈现天然的“价格刚性”。如今却要以事业人员牺牲物质利益去为制度改革垫背,而其他行业仍沿袭“祖宗之法”,这不公平。事业单位已先于机关完成聘任制度的改革,已付出由“铁饭碗”变成“泥饭碗”的代价,现在又要在养老利益上付出第二次代价。尽管改革有千万条理由,但从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及群体心理承受能力上来说,无论如何这项改革会导致事业单位人员的心理失衡。
早先有些地方因为教师的待遇与公务员的差距,曾引发教师心理失衡和不满情绪。为此,国家出台政策从2009年1月起,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一位官员近日透露,目前该厅正在制定一个养老保险改革方案,肯定将在今年施行。一旦改革会把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拉到和企业职工一样的标准,“可以预见,新一轮改革仍将有更大的阻力。”
事业单位职工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与公务员有相似之处,现在将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到与企业职工一致,那么公务员为什么不能与事业单位一起改革,有什么理由躲避在改革之外?
改革关键是找准改革方向和选准“突破口”。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方向是选对了,但“突破口”却不是事业单位本身。如果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那么事业单位的改革阻力将不成为阻力,将是顺水推舟之事。某些人认为这项改革的阻力来自于面临改革的事业单位人员,但笔者以为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公务员或政府官员的“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