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0-03-16
张国利 (省直)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政权的更迭,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农民革命的结果。中国历朝历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在中国,农业发展了,农村五业兴旺了,农民安居乐业了,国家就会是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十分关心农民。党制定了很多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彻底改变了解放前那种哀鸿遍野,万户萧疏鬼唱歌民不聊生的状况,使今天的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得以温饱。
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广大农民只能安居乐业得以温饱是不够的,和那些享受着现代高度发达政治、经济、文化、文明的人相比,他们的落差太大了,他们算是现代社会的穷人,是现代社会的最底层。好在党中央看到了问题,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命题,且密集地强有力地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得到了政策的实惠,农民生活有了提高,农村面貌又开始了新的变化,农村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看到希望,对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和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了信心!说句实话,现在中国广大农民许多人不知道他们身边的父母官是谁,在干什么,但却知道胡锦涛是总书记、国家主席,且为他们干了很多实事大事,他们感到高兴、幸福!
这几年,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中,也包含了一些具体的发展农村金融的政策措施,这非常重要。要真正地使广大农民富起来,又好又快地建设起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金融服务配套。这就是我们想说的:要发展农村经济,要建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发展农村金融。
现在,农村原有的金融已经脱离农村、农民,不适应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先说农业银行,它在工、农、中、建行等国有银行中的专业分工主要是负责农民、农村、农业经济这一块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制,它从农村撤退了,先撤销了乡镇上的营业点,接着撤并了一些县城的机构。它的服务对象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变得像工行、中行、建行一样,是和它们一起竞争去了,不再是重点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的专业银行了。再说农村合作信用社,它本是每个村镇农民入股,土生土长的农民自己的金融机构,是吃农民的奶水长起来的,也是专门为三农服务的。但由于农民不善于管理,农民投入的一点原始资本已损失得血本无归,甚至破产消亡了;能存活下来仍在经营的一部分,也是产权模糊,服务对象不清,规模又较小,指望它把建设新农村的金融担子挑起来,恐怕也是要落空的。总之,原有的为农服务的金融体系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广大农村和城市相比几乎没有多少金融活动。
农民想致富,太想致富了。农民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农民想改善生产条件,比如购置比较现代化的农机具;农民想兴办个作坊、小工厂、小商场;农民想改善生存环境,想修一座桥,铺一条路什么的;农民想提升生活品质新建翻建住房;农民想学文化、学科技,农民想孩子们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上好的大学等等。这些都要花钱。农民如遇上天灾人祸或生老病死,更是急等用钱。这些要花钱的事,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的内容啊!
钱从哪里来?靠政府出钱包下来,不现实。以前也包过一些像农民吃水、中小学危房改造、兴修水利等,但全包下来不现实,我们的政府要搞四个现代化,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担子太重了,把八亿农民都背在身上,政府背不起啊!那样新农村也无法建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的事,更是农民自己的事,主要靠农民自己要担当起来。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面农民想的那些事一定要办,钱一定要花。而农民仅是温饱没有什么余钱,怎么办呢?靠向亲友借,亲友借不到就向高利贷者借,月息五分,借一万元一年就要付六千元利息。农民想办的那些事,那有那么高的利润呀,何况有些是只花钱无回报的。没有钱的农民,办不成心里想办的事,只好停留在"温饱"上等了!这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变化速度远远落后城市,农业现代化远远落后其它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为了建设新农村,中央给了农民很多支持,如人才支持、税收财政支持、科技支持等,这些支持非常重要。但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动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也很重要。这就是必须把农民直接融资的渠道打通,使农民能得到快捷、相对成本较低的金融服务。农民能及时拿到这种钱,他就能干前面讲过他想干的事了,就有事可干,有力可使,亿万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不再停留在温饱上等待而朝着新农村的大道上奔跑了。这就是我们必须发展农村金融,建立起活跃的有竞争力的农村金融市场的理由所在。
要建立起农村金融市场,就必须设立各类的金融机构。有银行,有信用合作社,有贷款公司,有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银行除掉村镇银行、信用合作社外还可以多建几个银行;贷款公司可以多设几个。最后形成能够配套,互相补充,有比较,有竞争的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农民可以用自己可行的方式,自由选择他所需要的金融机构来取得理想的资金,来干他自己要干的发财致富的事,这样农民就可能较快地富起来,新农村也可以较快地建起来,农业现代化就可以大踏步前进了。
我们几个朋友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于08年底,在南京六合已设立一个小额贷款公司--南京市六合区恒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1.2亿,第一批到位6000万元资金;4月份开始营业,不到两个月时间,有64户获取贷款,贷出资金总额5010万元,最大一笔500万元,最小一笔2万元,期限最长的一年,最短的2天,从受理到发放资金平均不超过两个工作日。从贷款性质来看,工商企业贷款是大头,占总户数90%以上,金额占5000万,真正纯农民用户得到贷款总数很少,贷款金额不到10万。已收到贷款农民的反映还是很好的:首先是快捷方便,其次是好配合。
从农村目前实际情况和我们已做的两个月初步实践来看,要发展好农村金融,真正建立起农村金融市场,还需要不断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政府要成立一个得力的部门,专门负责区县、乡、村金融机构协调、管理、监督,不断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解决。
二、降低准入门坎,给予这些金融机构能灵活融资政策。这样才能使个人、企业一部分资金投向农村,为农村的金融市场壮大规模。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中央又一重大决策,顺民心合民意,是全党的任务,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任务,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出了风险,不应就由农民和金融机构两家承担,相关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共同承担。
四、现在所谓农村金融机构都设在区、县政府所在地,距离农民还是远了一点。对农民想干什么,怎么干,已具备了哪些条件,了解不够;现在的客户都是人家找上门来的,现成的项目,去看一看,给人家一点贷款,不是抵押就是担保的。当然,目前是刚开始,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农民走出温饱走向富裕的积极性会更高,想干事敢创业的农民更多,我们这些金融机构老呆在区县城里就不适应了,应该布点到村镇,就像打仗一样,应该到第一线去,让我们和农民天天见面,随时交流,上门服务,帮他们出致富主意,想创业路子,和他们一起干,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应该这样。
我们相信:像中国第一村--江阴市华西村那样,中国农村的绝大部分村、镇都有自己的金融机构的那一天,一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