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勤(无锡)
沙红主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瘦——脸宠清瘦、身材瘦弱。但只要稍加接触,你就会感到她瘦弱的身躯透露着干炼、温和的目光流露着慈爱。
从大学毕业至今,算算已整整27个春秋。27年来,沙红主任医治过大大小小的孩子数不胜数。看到一张张可爱的小脸重现笑颜,纯真的眼睛好奇地张望,她总会被那勃勃的生机所感动,也为自己能守护这些幼小鲜活的生命而欣慰。
天使之心,孩子们喜欢的沙红妈妈
儿科医生,面对的是孩子还有家长,孩子不会表述病情或者表述不确切,家长则是转述者,表达也很难完全准确。家长爱子心切,关心则乱,沟通起来要比成年病人要困难得多。可沙主任总是说,做孩子工作是很开心的,绝大多数家长是很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医务人员多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一下,好好沟通,家属都会很配合的。为此,她也常常告诫她的同事们,面对焦急的家长,我们必须将120%的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任何细微的疏漏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所以她要求大家要以及时、适时、限时、延时的医疗服务效能,体现事前、事中、事后沟通到位的医疗服务过程,强化主动释疑、关怀服务,寻找服务的附加值,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忠诚的病员群,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病人满意度。
沙主任是这样要求科室同事的,更是这样做的。她总是用一颗天使之心对待患儿,像一位温柔的妈妈耐心聆听幼儿咿咿呀呀的“话语”,细细观察患儿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轻轻安抚患儿的哭闹。看病时她多次遇到被孩子尿在身上、吐在身上的事,她却总是连声说:“没关系的、没关系的。”有时还笑着打趣道:“童子尿嘛。”从而大大缓解了患儿家长的尴尬和不安。这一切也被家长们看在眼里,他们更加信任沙主任了,迫切地向她讲述小孩的一切,往往在这样的交流中一套最佳的治疗方案就形成了。
沙主任的小病人中有很多心血管病患儿。这些患儿病情都很重,治疗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帮助家属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十分关键。四年前,一对外地夫妻抱着一个哭不出声的女婴向沙主任求救,这是一个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在外地一直当哮喘治疗,情况愈来愈糟,来时孩子脸色极度苍白,气喘得厉害,已哭不出声,不会吃奶,全身浮肿,没有小便。沙主任马上意识到这是严重心衰,孩子基本上是不行了。她一边着手抢救,一边对家长说,不要放弃,我们一起努力吧。努力没有白废,孩子终于抢救过来了,但沙主任一点儿也没放松,因为孩子要长大,不能仅满足于一时的治好,还要考虑孩子长大后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是否影响工作、婚育等等,这一关心就是四个多年头的不断随访、电话联系。现在小女婴已长成一个可爱的胖丫头,上幼儿园中班了,基本不需再吃药了。小女孩每次见到沙主任总是甜甜地叫她“沙红妈妈”。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沙主任记不得有多少孩子叫她沙红妈妈了。
大医精诚,撑起孩子生命健康的蓝天
费平,这是一个来自苏北的男孩,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沙主任连说不容易。当时孩子只有8个月大,身上严重感染,全身多脏器衰竭,在另一大城市的儿童医院就诊时,医生已经认为没有挽救的希望。作为父母如何肯就此绝望,打听到无锡有家儿童医院,急忙赶了过来,此时孩子已是命悬一线。沙主任立即带领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在与死神的几番拼搏后,孩子得救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小费平完全康复了。出院那天,孩子的父母握着沙主任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而沙主任则打趣道:“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别叫费平了,改名叫‘非凡’得了。”不曾想,小费平的父母真的将他的名字改作了“费凡”。几年过去了,他们一家一直把沙主任以及她的同事们当成了亲人,时常就孩子的一些情况打电话过来咨询,话话家常,期间还两次带着费凡来到无锡儿童医院看望沙主任和她的同事们。
作为无锡儿科医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沙主任经常被委以重任。2003年“非典”肆虐之际,她是无锡专家组唯一的儿科专家,白天黑夜不顾危险地奔波于各地排查会诊,哪里有险情就赶到哪里,从不退缩。2008年春夏,手足口病在人间作乱,沙主任又被任命为无锡市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组长。这一次沙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完成儿内科的大量工作以外,她还承担了很多院内、市内会诊、诊疗指导、抢救及培训等工作,无锡地区最后的把关就在她的手上。她面对的不仅仅是患儿,更要面对社会,为政府挑担,稳定人们的情绪,不能漏诊、更不能误诊。面对压力,她迎难而上,凭着丰富的从医经验,凭着非凡的组织才能,凭着忘我的工作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儿童医院是无锡市手足口病的定点医院,2008年以来都单独开辟了手足口病门急诊及病区,收治了无锡市所有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人。作为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和无锡市手足口病专家组组长,挑起重担是义不容辞的事,随叫随到,常常是刚端起饭碗,又接到会诊通知,工作到半夜是家常便饭。
去年5月7日是令人难忘的一天。凌晨,医院收治了一名极其危重的患儿。该患儿年龄小,仅5个月,病情极重,刚入院就出现了肺水肿、肺出血的表现。沙红主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了争分夺秒的抢救。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腾空了PICU,集中所有力量投入到对患儿的抢救治疗中。在PICU,患儿经历了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跳骤停、DIC、严重细菌感染等道道生命难关,在沙主任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下,患儿顺利通过了一个个的关口,生命体征终于平稳。在一百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大家关爱患儿犹如自己的孩子,对患儿进行抚触按摩,并有步骤地进行声音、光线等刺激,定期翻身拍背,更换体位,日常地皮肤护理则更为精心,患儿体重从入院时的8公斤增加到了11.3公斤。省手足口病专家曾三次到该院会诊该患儿,对沙主任他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赞扬大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由于沙主任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无锡连续二年重症手足口病的治愈好转率达到了100%,实现了我市手足口病零死亡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