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燕 (常州)
怀着憧憬,带着虔诚,更揣着探究的心愿,今年九月,我随常州市武进区优秀年轻领导干部新加坡研修班一行来到新加坡,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新加坡洁净美丽的市容,严格精致的管理,东西合璧的文化,高效廉洁的政府,和谐兼容的种族,无不彰显其独特魅力。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皆用心;居安思危求卓越,奋发图强作先行。这是新加坡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那树
夏日午后最慵懒的时刻,我们降落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从机场到市区这段路,绿茵绵延,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依相偎,其中鲜花簇簇。新加坡,一开始就以不同凡响的视觉感受,把我们旅途的沉闷和疲累一扫而光。
无论在公交车上,还是在城市街道,或漫步“空中走廊”,最让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的竟然是新加坡的树、草、花。新加坡不愧是花园城市,寸土寸金的小国,种植了856000多棵树,到处绿树成荫,碧草如茵,鲜花争艳,每棵树都是一件艺术品,每朵花都是一个小精灵,看似无意实则精心,匠心,独具又浑然天成。
早在建国之初,新加坡政府就对建设花园城市制定了富有前瞻性的规划,并付之强有力的执行。选择树种,引进适宜本地气候的大树冠树种,既挡阳光,又降热量。保护树木,不仅发布了专门法令,而且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每棵树的地点、种类、年龄、施肥、修剪、喷药及管理责任人的情况,都一目了然。任何大树都不会因一时功利惨遭砍伐,所以新加坡很短时间实现了从“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的转变,成为著名的花园城市。
那水
新加坡的水,经历了受制于人到制掣别国的浴火重生。
新加坡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缺水国家,面积700来平方公里,四面被大海包围,岛上没有河流湖泊,淡水资源匮乏,时时面临危机。水是生命之源,一直以来,新加坡的供水严重依赖邻国马来西亚,与新马大桥并行的三根供水管,是新加坡人的生命线。
进入新世纪,新马两国围绕淡水供应举行了多轮谈判,争吵日益激烈,供水问题上升到国家主权与利益的高度。2002年,“仰人鼻息”的新加坡另谋出路,拟定国家“四大水喉”水供策略,这就是——雨水收集、进口水、新生水、海水淡化,最终目标完全实现淡水自给自足。
新加坡最出名的水,还是将“用后水”进一步净化而得的“新生水”,这使新加坡淡水供应从依赖走向自立。是否从马来西亚进口淡水,成了反制马来西亚的筹码,甚至,新生水厂生产的纯净水以更高价格卖给马来西亚作为工业用水。2002年新加坡国庆日,数万人共饮新生水庆祝独立37年,传为佳话。我们有幸参观了坐落市郊的新生水厂,它像一座洁净美丽的大花园,树影婆娑,蝶飞花间,鱼翔浅水。听着讲解员热情的讲解,体验着新生水的甘甜,我们被新加坡政府居安思危的意识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深深震憾。
新加坡河,也是清波荡漾,李光耀们可歌可泣的十年清河,才有了这城市大观之一的新加坡河。晚霞满天,我们在河中漫游;中秋之夜,我们在岸边赏月,感慨“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人有大爱,才有山水多情!
那城
新加坡经过围海造田,几乎使国土增加一倍,但依然是弹丸之地,东西43公里,南北23公里,我们笑说在新加坡开车稍微加下油门,弄不准就会开到海里去。但这样一个蕞尔小国,却把一切经营得井井有条,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管理,高效能的服务,做到了极致。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受资源约束,新加坡城市规划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使土地利用最优化?如何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今日新加坡成为兴旺繁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成功的城市规划功不可没。“每寸土地都是有用的”,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突出道路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和城市环境的绿化,建成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形成了鲜明的城市形象。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已经成为全世界借鉴的范例。(下转第27页)
对于城市管理,政府实行首问责任制,社会公众对城市管理有投诉,不论投诉到哪个政府部门,均不得推诿,并即使不是这个部门分管的,也要通过该部门及时流转。遇到个别需要几个部门共同解决的问题,建立定期联合磋商机制,无法达成共识的,部门负责人可报部长解决。
新加坡汇聚世界物资商品的物流模式;规划得法、规范管理、服务到位的小贩中心;让“居者有其屋”的组屋建设;世界上汽车密度最大,却畅行无阻的交通管理;现代文明中不时点缀的传统建筑和多元文化,无一不体现规划的精,管理的严及服务的细。
那人
建国后短短四十多年时间,新加坡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在世界竞争力评比中201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是什么创造今日新加坡的奇迹?是新加坡人的理念!是务实、强势的政府领导集体,是开放、进取、高效的社会精英,是守法、尚德、勤勉的新加坡国民!
新加坡人常怀忧患意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从1965年8月被迫独立时的茫然无措中走出,新加坡人就在历任领导人的引领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今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仍然如履薄冰,充满了危机意识。“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一直在检讨自己,不断求新求变”,新加坡官员如是说;“稍有疏忽、失误和差池,三十多年的成果和心血便会毁于一旦,新加坡便会在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新加坡领袖如是说。正是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使新加坡这个小国始终能够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新加坡人奉行实用主义——为我所用,拿来主义。
“用对的人,做对的事,把事做对”是新加坡的治国策略。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执政中务实、理性,在国家管理目标上立足常理,不拘泥于主义;在经济发展上关注现实,不拘泥于经典理论;发展路径上注重做法上正确,不拘泥于“政治上正确”。法治是治国的基本精神,立法严明、细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到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有与之相应的法律规定,“盛世用重典”,防患于未然。也注重道德教化,李光耀大力倡导“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儒家八德,对人性陶冶和品德培养,起了核心导向作用。另外,新加坡高度管制的政治和高度自由的经济,高度集权的内政和高度开放的外交,卓越而人文的教育,和而不同的文化、集中反映了新加坡人古为今用、洋为新用的拿来主义思想。
新加坡人富有创新能力——开拓进取,永不停步。
深知自己小国寡民的劣势,明智的新加坡人敏于创新,不断开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你做得到,我做得更好”,李显龙总理追求的境界,成为新加坡人的共识,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使新加坡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中,总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