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勤 (无锡)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以来,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责,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但是,民主党派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民主党派的趋同化问题,近年来已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民主党派的趋同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基础、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奋斗目标上越来越趋同;二是各民主党派在自身的社会基础和政治代表性上、在纲领和成员的构成上都越来越趋同。其实,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政党关系来考察,民主党派与中共、民主党派间的趋同发展有其必然性。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格局决定了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趋同。可以这样说,自1948年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起,各民主党派就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趋同的发展道路。60多年来,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的建设、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各政党的共同目标。其间,中国共产党的章程作了多次修改。据此,各民主党派对各自的章程也相应作了多次修改,其政治纲领、基本任务、组织原则等越来越与中共趋于一致。
新时期的变化和要求决定了民主党派间的趋同。进入新时期以来,各民主党派的成员构成和社会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只是按照历史渊源和地域特点发展成员,有些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会越来越困难。同时,各民主党派经过协商,达成共识,在坚持重点分工的前提下,可按照发展成员总数的30%适当发展其他方面有代表性的人士。另外,为了适应参政议政的全面性要求,各民主党派都力求通过组织发展以改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升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在诸多新的领域争取“发言权”。在这种背景下,民主党派要完全、严格地保持其原先划分的界别已几乎不可能了。何况,各民主党派划分的界别本来就有重叠。
趋同是政党关系和谐的价值体现,有利于执政党和参政党形成合力,但是其负面影响造成了民主党派原有的行业分工和领域配置格局趋于模糊,各民主党派在诞生之初所具有的政治特色也逐步淡化。社会的积极和谐,要求社会各组成部分在共性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本色和鲜明个性。只有各种风格各异的力量个体共同作用于社会,才能形成充满活力的协调。民主党派在趋同发展中必须保持各自的特色。
民主党派与中共应该“和而不同”。周恩来同志早就说过:如果民主党派都和共产党一样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又何必联合呢?如果民主党派的思想作风都和共产党一样了,又何必有这几个党派存在呢?民主党派的“不同”就在于它们具有鲜明的行业界别和目标意志特点,享有组织上的独立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与自由,在反映群众利益诉求、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方面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利益出现了多元化格局。社会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不同的政治诉求,也带来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政治愿望的膨胀。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必须在体制内提供有序参与政治的相应渠道和途径。从民主党派的功能意义上说,保持适度的张力和多样,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为各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表达、政治参与提供畅通的渠道。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的框架内,能起到有效扩大社会政治参与,避免党派之间对立与冲突,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作用,并在客观上能维护中共的领导权威,也为中共提供更多的执政资源,巩固和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这正是民主党派区别于执政党而存在的价值所在。
各民主党派间也应“和而不同”。 各民主党派在发展中形成的特色,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民主党派各自代表着一部分阶层和群体的利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常说要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各民主党派的比较优势正是建立在它们自身的特色基础之上的。这些优势实际上是它们合法生存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将巩固和提升它们各自作为参政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果民主党派所联系的阶层和群体越来越重合,那么,民主党派在利益诉求上就无法体现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还可能造成参政资源的重复、浪费和流失。因此,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政党都必须是特色鲜明的政治组织。坚持各自的特色,有利于民主党派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履行职能。
在趋同化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坚持自己鲜明的价值取向,保持自己的政治特色,对各民主党派而言,就成为一个现实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在组织发展中进一步保持界别特色。各民主党派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处理好参与民主政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适度拓展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的要求,坚持“三个为主”的原则,将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侧重点放在各自的界别分工领域,将那些贴近党派自身特色,或者与党派特色领域有联系的新社会阶层中的代表人士吸收到民主党派中来,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行业界别代表,努力避免出现成员结构趋同、“八党一面”的现象。
二要在思想建设中进一步保持政治特色。目前,各民主党派应把强化政党意识作为思想建设的一个重点和目标抓紧抓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广大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努力学习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有关理论,正确认识参政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参政党所要担当的政治责任,构建与自身特点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政党意识,保持政党固有的特点、优势和凝聚力,以发挥政党独到的作用。
三要在履行职能中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应当着力突出自身特色,在既定领域保持相对稳定性。要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将某一个(或几个)方向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充分利用党派在该领域的独特优势,将参政议政工作做实、做深、做精,力求做到“高人一筹”。同时,各民主党派要进一步开发政党职能,切实维护和代表自身所联系的那一部分人们的利益,从而真正体现各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挚友、诤友的价值,赋予我国政党制度更加深刻的民主内涵。
四要在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明确角色定位。民主党派应当结合自身的性质,积极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和中共党建的成功经验,深化对参政党历史方位、纲领目标、参政方式和参政规律的认识与研究,努力探索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与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态环境结合的途径,构建一个能适应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要求、指导参政党良性发展的完整理论体系。此外,民主党派也要加强现实形势与和谐社会方面的理论研究,把握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规律,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和载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特点、有利于促进民主党派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行的制度,健全参政党的运行机制。
民主党派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固然需要民主党派自己解决,但实际上也离不开中共的支持和帮助。一方面需要中共统战部门牵头,组织各民主党派共商发展大计,进一步明确原有的界别分工,并对其它界别和新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从而促使各民主党派既能保持历史特色,又能在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的前提下,在自己的社会基础和所代表的社会政治力量方面实现与我国当代社会结构新变化的适应和契合。另一方面需要中共各级组织兼顾友党的发展,真正落实中央“留一部分优秀人才在党外,供民主党派发展”的要求精神,帮助民主党派改变难以发展到高层次年轻人才的现状。
总之,民主党派趋同发展的倾向是客观存在的,它既有积极意义,又有负面影响。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弘扬优良传统,就一定能够及时修正前进过程中的偏差,保证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