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瑜 (苏州)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是古人写的《明日歌》,笔者想起了当今的改革,也是这么“明日复明日”地拖下去,岂不也要“万事成蹉跎”了吗?
上年纪的人毛病多,不是腰酸腿痛,就是感冒咳嗽,上医院看病拿药是常事,体会最深的就是“挨宰”。例如治疗冠心病的鲁南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凭处方只能在医院药房拿药,一盒48元多,而在街头药店才35元。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来。“医药不分家”的医疗体制“宰你没商量”!早就听说医改首先要“医药分家”,可是改了这么多年,怎么“医”和“药”老也“分不了家”呢?这只需上头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难道还要“我生待明日”地唱下去?
公车改革是“老掉牙”的话题,各地的“探索”也屡屡创新,有按级别配车的,也有给“车补”的,还有贴“公务用车”标记的……可谓五花八门,结果却是“越改越蹉跎”,只好不了了之。上月末有报导说,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启动公务用车改革的相关工作,“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消息一传出,马上引起网民热议,持怀疑态度和没有信心者占多数,有网友就评论说:公车滥用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只管“车”而不管“人”,忽视对滥用权力的监督,是本末倒置,起不了多大作用。这话一语中的,看来,不想从根本上监控官员手中的权力,公车改革的“明日歌”只有继续“唱”下去了。
前年两会就有官员曝出“老百姓为什么不公布财产”的“雷语”,而去年两会又出“笑话”:某报刊出消息说:“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拟年内出台”,随后被各媒体转载、转播,闹得铺天盖地,没想第二天该报又“重要更正”,称“因记者疏忽,误将中央正在修订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写成了财产申报制度……”。“雷语”和“笑话”,可谓官民严重对立,泾渭分明。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据说提出已有20年了,从来也没见人公开反对过,可就是不见实行。尽管已有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等地方出台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却是有限度的,或只司法干部申报,或只在一定范围公布,或只公布部分而不是全部财产等。至于中央的“领导干部必须申报个人财产”,也只是接受纪检部门监督,而不会向社会公布。为什么一项人人都说好、国际上已成惯例的制度,在我们的国家里,竟然20年都不能正式出台实施?真不知道这个“明日歌”还要唱到何时?
有关分配改革的方案、建议,几乎随处可见,有民间的,也有官方的,有专家学者的,也有政府官员的,有坊间传播的,也有媒体传出的,都把分配改革方案描绘得有鼻子有眼的,一副呼之欲出的感觉。着实让人们兴奋不已。然而有几年过去了,分配改革还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千呼万唤‘不’出来”!据报道, 2010年年末,一度踯躅不前的涉及3000多万人利益的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再度提上日程,据说这次改革分为参公(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种类型。如果说前年那个“三步走”的改革夭折了,那么现在这个“四类型”似乎也不看好。据财经网报道说,多数(中央)部委事业单位都不看好此轮工资改革,更有某部委的一家事业单位负责人预测“这一轮改革依旧会胎死腹中”;多数网民也不抱希望,有说“逗你玩”的,也有说“拖你死“的,还有的说“折腾来折腾去,照样还是穷的穷,富的富”……分配改革如果老是这样无尽无休地唱“明日歌”,一旦矛盾加剧,后果可想而之。
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是举步维艰的改革,总是与权力紧紧联系在一起!与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公车(群众说的“三公”之一)改革是这样,分配制度改革也是这样。这些改革,都与方案制定者的利益紧密不可分,有谁愿意拿改革的武器“革”自己的“命”呢?看来,政治体制改革不动真格,这些改革都只能“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地继续将《明日歌》唱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