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治(省委机关)
今年是辛卯年,兔年,我是己卯兔,本命年。由于母校无锡市一中建校百年庆典(年初三)和表姐孙子结婚(年初六)两个因素,使我在兔年春节七天长假中有五天在家乡无锡度过,充分体验到同学情、亲情和友情,很享受,难以忘怀。
可能由于我策划并主编了无锡市一中1957届高三己班的回忆录——《追寻远去的岁月》,该书得到各方好评,故我引起校方的关注,这次母校百年庆典,我以特邀贵宾身份参加,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和接待。在一天的庆典活动中,我遇见了20多年未见的小学同班同学(也是初中同学),遇见了若干年未见的一中毕业的大学同学,遇见了一中也是南医的学长、并与我在徐州医学院共事20多年的老校友,那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碰到有说不完的话以及老校友见面的亲热劲真难以言表。高中同班同学这几年常见面,大家深知下一个10年校庆不一定有这么多同学参加,因此特别珍惜这次相聚,在校园中留下不少珍贵的合影。1954年我们上高一时,无锡一中由学前街搬到锡山脚下的新校舍,当时的教学楼——八角红楼是现在留下的唯一旧建筑,为百年庆典其中一半已改建成“校史馆”,校史馆有很多单元(板块),如百年校址变迁、名校名师、学术翘楚、国防栋材、政坛精英等,在政坛精英馆中有我醒目的照片及简介,一瞬间我有种自豪感,感觉这辈子我没白活,居然在母校校史馆中留下我的照片和材料,但很快我就淡定,已过古稀之年,什么大风大浪未经过,深知神马都是浮云,也就释然了。
无锡亲戚都知道我初二回无锡,纷纷打电话到南京,预约时间请我吃饭,特别是我大外甥女,一路电话直追到无锡,叫我无论如何要安排出时间她全家请我吃饭,并建议在年初四中午,这样可在正宗无锡本帮菜馆订到桌位。经各方安排年初四中午正好有空,大家满意。我有些纳闷,这次大外甥女怎么如此热情客气,是以往所没有。到饭吃到一半我才理解她们的心思和用意。我大外甥女和大外甥女婿均以退休,只有他俩知道我回无锡最希望吃本帮饭,在无锡正宗本帮菜馆——三凤酒家点了一些我喜欢吃的本帮菜,并叫我小外甥夫妇作陪。大外甥女的孙子已4岁多,当我听到一声“太阿公”时,顿时感到在无锡我辈分真高啊,哇噻!我已有第四代了,当然送上已准备好的厚厚的压岁包。渐渐我意识到这次他们充分准备请我吃饭的意思了。这几年随着我姐姐、姐夫、我哥哥的先后离世,孙家长辈中只剩我一人,他们三个舅舅也只剩下我一个了,更何况以往我们帮助过他们,这次请我吃饭是他们作为小辈在孝敬我,外甥们还在牵挂我,虽然他们未说出口,但比说出来更让我感动,我甚至略带点哽咽的对他们说:“我身体好着呢,会像你们舅公(我父亲)一样活到90多岁!”。亲情永在,血脉难割。初六中午是我表姐孙子的婚礼,场面很大,55桌,表姐他们把与孙家有关的亲戚都请来了,若干年来见到的在宜兴乡镇的亲表弟、表妹也来了,我听到了一声久违的“二哥”,我表弟抱着我,在我耳边轻轻说:“大哥已走了,二哥你要多保重!”,我眼睛湿润了,只说大家保重。喝喜酒时,小辈们个个都到我桌上来敬我酒,一个不落,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感动,享受!
我丢掉专业从事党派工作只有整整10年(1992~2002年),退下来后我一直在反思和总结10年弃医从政的得失,感觉最大的收获是10年中我结交了大批朋友,范围广及省直及各个市,其中有些已成为挚友及忘年交,挚友之间是不会存在人走茶凉的世俗观念,当然在家乡无锡不乏挚友。当无锡老朋友得知我春节要在无锡呆几天以后,对我在无锡的活动做了精心安排。无锡老朋友深知我对无锡有怀旧情结,故初四上午有人陪我去游览修复中的惠山古镇。以往去惠山玩是经过惠山直街进山门,只有从寄畅园后门出来经过惠山横街时才会看到惠山古镇,也较少从古镇穿过,因此虽然惠山古镇离我们一中较近,但记忆中没有它的庐山真面貌。这次去一看古镇保存得还不错,未遭到多大破坏,小河两边民居民宅似乎是原样,但它的民居民宅与苏州地区几个有名古镇又不太一样。惠山横街又恢复昔日的热闹,惠山有名的土特产——金刚肚脐与腊烧片随手可买到,味道不减当年,更有趣的是我听到了久违的叫卖梨膏糖的声音,真想听到唱“小热昏”(无锡小调)的声音,这样解放前、解放初唱“小热昏”、卖梨膏糖独特的无锡街头民俗文化又将再现。惠山直街正在彻底重修,我想若惠山古镇修复好、规划好,与寄畅园等连城一片,那又将是无锡旅游的第二大亮点(第一大亮点是灵山大佛区),家乡无锡真是人杰地灵啊!下午又陪我去第二处怀古的地方——清名桥古运河段。记忆中初中三年级曾去过那里(1953~54年),印象不深,若干年前电视中看到无锡如何保护清名桥古运河,但仍不知它的价值所在,这次内行的无锡老朋友非但陪我漫步沿古运河走,还向我介绍它的价值所在,这我才恍然大悟。无锡、上海都把小巷称为“弄堂”,清名桥段古运河特别窄,河两边均是两层的民居,虽破旧但仍原样,还有百姓居住,形成了独特的“水弄堂”,据说整条古运河只有清名桥段保留了“水弄堂”,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水弄堂”两岸居住的都是底层百姓,虽生活清贫,但开个小杂铺店、卖个手艺,似乎也较安逸,我没有时间深入了解,这里百姓这么长时间居住在水弄堂两岸,肯定会形成特有的水弄堂民俗文化。晚上就在清名桥堍的清和楼吃晚饭,清和楼外观不像一个酒楼,只是一个大一些两层民宅,进门后楼下是旧式大厅,供顾客喝茶聊天,楼上有几个包间是供吃饭饮酒,未作现代装修,还是旧式“原生态”,包间沿河窗户是典型的苏南有图案的木窗,天黑后古运河两旁红灯笼亮起,但无鞭炮声,十分幽静,这种环境似乎是文人雅士喝酒吟诗的地方,老朋友安排之细心、用心可见一斑,这也难怪老朋友中一只兔子酒过半巡诗兴大发,要赋诗一首,来纪念今天老朋友欢聚的情景。那天气氛非常好,女士们有她们的话题,男士们另有话题,席间发现那天桌上有三个姓孙的,还有四只兔子,这自然也成为喝酒的话题,那天兴致之高,喝酒之痛快以往少有,真是人逢知己千杯少。我随年龄的增长,酒量越来越小,遇到饭局常以“廉颇老矣,不能喝酒”为由挡别人敬酒,想不到那天又恢复到10年前的水平,要不是有人自控力强及太太们的劝阻,那天再多喝一瓶也都不会醉。走出清和楼在清名桥上看古运河两岸十分幽静,与南京内秦淮河两岸热闹形成鲜明对照,秦淮文化与古运河文化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有机会我将作些探讨。
在无锡过辛卯兔年春节真给力,这是我本命年的良好开局,期望整个本命年给我带来好运——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