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与保健
赵涤生(苏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和生活的改善和医学水平的提高,人类期望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人口日渐增多,全世界老年人口已逾5亿。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49亿,并将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国家。但人在老年期前,要经过一个更年期的阶段。因此须注意更年期的保健,才能使老年期保持一定健康水平。
提高更年期的男女和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改善他们的健康水平,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老年人的体质变化期(60或65岁起)是生命后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躯体内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与结构,都将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一系列的退步变化,最终出现了衰老现象。衰老的演变是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各个老年人个体之间,这些变化的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老年人身上,各系统、各脏器的老化程度也是不一致的。认识到老年人衰老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对防止衰老,预防老年病发生,使老年入继续保持充沛精力、健康长寿,是老年医学最重要的目的。人体衰老是全身性很复杂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下降和躯干形态上的退变两个方面。
人体衰老的生理变化:人到老年期,大脑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发生退变,脑细胞数减少、组织萎缩、容积缩小、血流量下降、脑功能逐渐减退、出现思维变慢、记忆下降、情绪不稳、自控减弱、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弱等现象,身体的各系统和各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减退,其心、肾、肺等重要器官的下降较明显,机体内环境处于亚平衡的临界状态,在新陈代谢良好的情况下,尚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发生突然变化,常可导致强烈的反应,甚至引起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人体免疫功能与胸腺密切相关,成年开始后胸腺逐步缩小,至老年完全萎缩,造成免疫功能削弱。
●躯干变化。人到老年后,身高会逐渐变矮,体重变化则因人而异,有的肥胖而大腹便便,有的清瘿消瘦,体重减轻。老人会失钙增多,出现骨质疏松,易致脊柱压缩性骨折,身高降低,或导致脊柱弯曲和驼背,形态呈老态龙钟体型。这些变化在停经后的妇女身上尤为明显。
●颜面变化。头发稀疏、两鬓斑自,最后白发苍苍、皓首银须,男性脱发很多见,起于额部,波及头顶,有的发际只剩少许几根毛发分布两鬓,有的鼻毛、眉毛也变白。
●皮肤松弛,皱纹增多,逐渐由浅变深,延及角落,波及前额,呈现条条鱼尾纹,皮肤棕色老年斑渐渐增多。
●视力和听力减退。眼睛素来被称为“灵魂窗户”。老年人衰老最易被人发觉,眼眶周皮肤松弛变薄,上睑下垂、下睑虚肿,酷似一对小口袋悬于两眼下面,形成特征性变化。角膜浊,透明度减低,上缘有弓形老年环,视力呆滞,呈现老态失神面容。听力下降很普遍,对内容新、语句复杂、周围杂音干扰时,听力认识障碍更加突出
●牙齿缺失。牙列不齐和常见牙病,会妨害影响消化吸收;造成发声不准,影响交谈;多处缺牙会使面部萎陷,影响外貌仪容。及时镶牙可改善消化功能,恢复面貌丰满,增强老年人信心,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光阴荏苒,岁月更迭,人们发现两鬓斑白、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不知不觉老年已到。环境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换,人际交往的减少,生理上的老年化,使不少老年人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不能顺利地适应这些变化,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失落感。一个人辛劳工作数十年,事业受人尊敬。一旦退(离)休后,社会角色转换,由丰富有序的生活节奏,转为松散清闲的状态。如果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妥善安排新的生活,精神上容易出现失落感,无所依托。有的精神空虚,郁郁寡欢;有的不安,激动易怒。尽管表现不一,其本质上是一时不适应的消极情绪。多数人能逐渐适应,过程有长有短,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才逐渐平衡。
孤独感。离开日常工作后,同事间交往活动不多,信息不灵,有了人走茶凉的感觉。如果子女另立门户或远走,变成两老厮守或单独生活,成为“留守老人”,就是所谓“空巢”现象。如果健康欠佳,行动不便,特别是丧偶孤老,处于“与世隔绝、孤独无援”的痛苦状态,意志悲观消沉。对待这些老年人,社区可以建立一些服务设施,如社区服务、老人之家等,解决他们实际困难,精神上给予安慰和帮助,克服消沉没落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疑病恐惧感。部分老年人尽管健康,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是否会得癌症,是否会中风猝死,于是焦虑紧张,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些老年人应作一次较详细的体检,弄清真实的健康状况,获取对本人健康较全面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