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好友
祝君雅(苏州)
萃是我读苏女师时难以忘怀的一位同窗好友。
记得1945年我考入女师,新生报到那天,我第一个进入宿舍,萃则是第二个,相互之间并不认识,由于同宿舍,又同是苏州人,因此初次遇见双方就有了几分好感,那一刻她笑着对我说:“我们将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请你多多帮助。”她的笑容和话语使我感到她是一位真诚善良的学友。
那时学校制度严格,规定每个学生一律要穿白衬衫黑裙白袜黑鞋子,不允许穿其他颜色的服装。当时我家庭经济困难,我不想为此加重母亲的经济负担,翻箱找出以前老式的长黑裙子,自己改动解决裙子问题,可白衬衫怎么办?我很苦恼。萃知道我的苦恼后,安慰我:“别急,我帮你解决。”几天后,她将一件洁白的新衬衫送给了我,我从内心里感激她的雪中送炭,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此,我们的友谊更加紧密,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每一声欢笑或叹息都共同分享,总是为彼此的进步而欢欣,她的勤奋好学和古道热肠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
1947年夏天,我们毕业了,我被实习的学校留校任教,她则去了无锡一所学校。由于初次踏上教育岗位,工作繁忙,在各自的一隅天地里忙碌着,不再有同窗时的相依相伴,促膝谈心的机会,虽然彼此想念,但岁月的流逝,几经变迁,失去联系。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才有了她的音讯,得悉她仍在无锡,退休后与先生回苏州定居。双方几经寻觅,终于相见,久别重逢,劫后余生,说不出的高兴,两个走过青春年华步入夕阳晚年的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止不住泪水涟涟。从此以后,她定居苏州,园林里有我俩的身影,茶室里有我俩的笑声,一如同窗共读时的亲密。
1981年我母亲突然病故,我悲痛欲绝,陷入崩溃,萃在那个时候,经常安慰我,想方设法解除我的悲伤心情,让我有了心灵的慰藉,终于度过了人生最悲痛的时光,对我来说,无疑是给予我生活下去的勇气。之后,我很感激她,也常去她家闲坐聊天,一起欣赏她学习的山水画作品。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无论如何想不到的是1993年过年前我去她家,她突然告诉我:经医院检查她患了肠癌,已是晚期。当时我真的不敢相信,怎么一下子就患了这病,建议她再去诊治一下,她黯然地说:“已经确诊了。”这正如晴天霹雳,我顿时懵住了,连安慰她的话都说不出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一直服药,静卧在家,我隔三差五去探望她、安慰她,送些营养品,希望能延长她的生命期,但是她渐渐地病情加重,只能握握我的手了,话也不说了,泪水落在枕边,我只有强忍悲痛抚摸她的脸。1994年4月14日她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和我永别了。她的先生告诉我:“在她的最后的日子里,她要求将她的一幅幅画挂在墙上,让她最后欣赏一次,并嘱咐先生不要通知我,免得悲伤。”待我再次去探望时,面对的是一张遗照,人已远去,我默默地流着眼泪。
孟子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我与萃从同窗相识相知是几十年,亲如姐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她是一朵芬香的知心花,虽离开我已经17年了,但我时常思念她,我珍惜这份情缘,一直埋藏在心底,温暖着我的夕阳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