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 矢志不移
——记农工党员、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获得者季耿善
季耿善,原江苏省环保厅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已76岁高龄。学土壤专业出身的他曾经在新疆工作了23年。野外荒地勘测工作偏远而艰苦,但造就了他不怕苦不怕累、刻苦钻研的性格。除了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外,季耿善曾有多项环境遥感科研课题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和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奖(部级)。基于本职工作的出色成绩和对一些问题刨根问底的倔脾气,季耿善在退休之后仍热心环保事业。他四处奔忙,深入实地考察研究环境污染问题,将自己的环保工作与参政议政相结合,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对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老当益壮 四处奔忙
自1990年太湖蓝藻暴发以后,季耿善就着手进行有关太湖藻类遥感、藻类开发以及洗涤剂禁磷等研究工作,还利用赴美探亲期间,先后对波士顿、纽约、新泽西、长岛等地市场上销售的各品牌固体、液体无磷洗涤剂进行调查,并对美国禁磷情况进行研究和考察。
季耿善在九十年代初的《太湖藻类遥感研究》中提出:“在我国各地湖泊上游、南方水网地区以立法方式在太湖流域首先停止使用含磷洗衣粉”。1995年退休后,他在参与编制《江苏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纲要》时,把“太湖流域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写入规划,并由江苏省在1996年国务院太湖流域执法现场会上正式提出,开启了中国洗涤剂禁磷的序幕。他是建议把洗涤剂禁磷写入政府工作规划的第一人。然而,有关部门及专家对禁磷提出了很多争议。为此,季耿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刻收集相关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在《江苏环境报上》分3期发表了《洗涤剂禁磷是治理太湖污染的重要措施》的文章,再次强调要重视“洗涤剂禁磷”等问题。环保部机关刋物《环境科学》杂志等全文发表了这个报告,《中国环境报》和《科学时报》等都对其重要内容进行了详细摘发和报道。2000年,季耿善又向江苏省环保局提出了《关于实现全省禁磷的建议》,也获得了江苏省省政府的采纳。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导致江苏无锡饮用水遭到严重污染,季耿善在此后的3个多月时间内,日以继夜地收集国内外相关课题和资料进行研究总结,浏览许多国外网站掌握国际禁磷的发展情况,并用半个月的时间对长江水质和三峡发生蓝藻的库湾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交了两万字的《水域富营养化及对我国洗涤剂“禁磷”的讨论和发展建议报告》,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季耿善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使他热衷环保事业的举动和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由全国人大新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已为禁磷增设了第六十三条,即“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水环境保护需要……采取禁止或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不遗余力 热心参政
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季耿善矢志不移,钻研业务;作为一名农工党员,他更是履职尽责,建言献策。他的关注视角总是放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他的调查研究总是基于全面周详的事实材料和深入透彻的理论剖析;他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给老百姓乃至子孙后代创造和谐健康的绿色环境。十余年来,季耿善的很多建议被有关部门吸收、采纳,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积极成效。
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水污染问题方面,2005年1月,季耿善向农工党江苏省委递交了《城镇排水必须清污分流》的报告。农工党江苏省委在此基础上,向江苏省政协提出了集体提案:《关于城镇排水实现清污分流遏制我省水环境继续恶化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江苏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同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江苏省农工党政协委员根据季耿善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以“十一五”规划为契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的大会发言。2008年,经农工党江苏省委建议和推荐,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部与季耿善协力撰写的《关于洗涤剂禁磷急需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建议》,作为农工中央集体提案提交到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并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
自1999年起,季耿善为分流制建设、污染物收集和实际削减提出15个建议,范围涉及全国政协,全国人大环资委、法制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及水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组、中国环境规划院、中华环保基金会以及江苏省、南京市相关部门和一些著名专家。污水收集管网的分流制建设和削减污染物总量等问题已引起中共中央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运行、监管和再生利用有了全面要求;《水污染防治法》已将《城市水污染防治》增设为一节;尤其在温家宝总理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具体提出“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国36个大城市率先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和处理”的计划。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状况的重大转变。
2009年9月,季耿善还就南京市水污染处理情况向季建业市长提出了书面汇报和建议。中共南京市委吸收了这份报告的建议,市政府决定拿出185亿元实行雨污分流。
季耿善非常关注江河湖的污染问题。1999年3月,农工党江苏省委根据季耿善的建议,在省政协会议上提出《加快船舶污染防治》的集体提案。江苏省交通部门吸收了这条建议,出台了《江苏省内河船舶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制订并由省人大正式通过了《江苏省内河船舶污染防治条例》,目前已建设了17座船舶垃圾回收站和43座含油废水处理站,并已全部投入使用。2005年,他还向中共中央提出全国船舶污染防治的建议,促进了我国首部船舶污染防治专门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的颁布。
推动清淤工作也是季耿善非常关心的问题。季耿善最早提出:“水体黑臭是污泥造成的”,并在积极推进我国水域清淤工作中取得了成效。他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的论文中提出生态清淤的思路。《太湖规划》采纳了季耿善的建议。季耿善还发表了《正确认识清淤改善生态环境》的文章,举出了大量实例说明清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共识。现在我国已普遍重视污染水域的清淤工作。
一片丹心 服务社会
季耿善在环保事业上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来自于他退而不休、矢志不移的精神。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就一行。在他的脑海里总是闪现出基于深入调查研究而出现的独特的环保思路。由于热心环保事业,积极参政议政,2008年季耿善被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部、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农工党江苏省委共同推荐为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环境管理奖的候选人,并最终荣获“中华环境优秀奖”。“中华环境奖”是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于2000年设立的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社会性奖励,旨在表彰和奖励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能获得这个殊荣,更说明季耿善致力环境保护事业所做的工作赢得了各方的肯定和赞赏。获奖后,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评选活动和获奖,大大增强了我要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我国环保事业的决心。”
2009年4月22日,《中国环境报》以整版篇幅介绍季耿善的事迹。近两年,季耿善还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实现36个大城市‘污水全部收集和处理’的紧急建议》、《进一步加速推进我国标准化建设的建议》、《关注居民健康淘汰城镇化粪池》、《加强统一领导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建议》等等。季老说:“虽然获了奖,但并不代表我的环保之路就此停止,相反,这将是我继续环保事业的新起点”。
从季老朴实无华的言语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为环保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一种无论什么困难都熄灭不了的倾心环保事业的精神。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也许就是对季耿善的真实写照吧!
(执笔人:郭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