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东海县支委:求实效 创特色
邢卫锋 (连云港)
(本刊讯) 东海县支委成立于2005年,目前共有19名成员,其中市政协常委两人、县人大常委1人、代表1人;县政协常委3人、委员7人。近5年来,东海县支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开展具有特色的党建工作,使支部充满活力。连年被评为市“民主党派创优活动”先进基层组织,获省“先进基层组织”、“社会服务先进集体”,党员受到农工党中央表彰。
围绕大局参政
在参政议政活动中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从中发掘能够为党政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在关注民生的问题上积极建言献策。提交提案、建议200余件,大部分不同程度的被落实。
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东海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一区多园”的建设格局,全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达10.7万亩,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围绕民生问题提出的《将发展农村沼气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列》,使12万农户受益,连云港市沼气普及率现已位居全省前茅。关于《设置乡、村班车候车亭》的建议,东海县投入3000万建成580座候车亭解决60万农民候车问题。连续两届委员提出的《关于消除黄石公路磨山河桥事故隐患的建议》,在省市县共同努力下,投资1393万元予以重建;针对近年公路车辆超限超载严重,各地桥梁垮塌的社会热点问题,提交《连云港干线公路桥梁安全亟须引起重视》信息,由市委统战部报送中共市委,市政府印发红头文件以有效遏制违法行为。今年第四期的《江苏政协》以《农工党东海县支委参政议政取得实效》为题作了报道。
打造服务品牌
积极响应农工党省委开展“健康服务行”活动的号召,把服务社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载体。在农工党市委支持下,开展健康服务活动12次,赠药价值26.5万元,接诊患者2500余人,发放医疗保健宣传资料近2万份。
在开展义诊赠药活动的同时,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当地医务人员进行诊治,以提高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水平。同时,开展免费手术:2008年,东海“白内障无障碍县”启动,支部主任王夫玉出任领导小组组长,支部委员眼科专家邰春平连续多年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2008年义诊,成功挽回突发急症的中学生生命,并捐款给患者。2010年义诊,为患者坏死的手指实施截除手术。2011年义诊,为超过预产期20天的孕妇实施“剖腹产”,挽救母女性命。
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支委每年向两名品学兼优的高三贫困学子资助生活费,先后有8名学生步入北大、清华等大学,捐资助学18000元;2010年,在市委心理专家的支持下走进校园为800名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减压;2010年6月1日,由农工党中央联合国家八部局共同主办的“绿色环境 健康家园”全国少儿版画作品展在东海县成功举办;老党员退而不休,连续多年担任县城区的网吧监督员,将未成年孩子隔离在网吧的门外。
参与主题活动
以参与“政治交接学习教育”、“农工党建党80周年”等重大主题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投身“民主党派创优活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出版科技专著19种,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市、县各级奖励、荣誉近百次。
为纪念“邓演达烈士殉难80周年”,向烈士家乡的农工党惠州市委赠送《邓演达年谱会集》36册;撰写的《邓演达与辛亥革命》、《丘哲与辛亥革命》文章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网站湖北、广东两省辛亥革命网同时发表,光明网等相继转载。支委成员办图书馆迎七一作为全国各地统战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事迹之一在《团结报》头条发表。“党刊50周年”征文《我与党刊结下不解之缘》在《前进论坛》发表。
协助上级组织,做好重大活动服务工作。协助搞好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在东海县的启动仪式;协助做好省委、中央新农村建设服务点——黄川镇桃李村整体规划;响应中央号召,向汶川、玉树灾区捐款1万余元,援助惠州邓演达纪念园建设,捐赠文物、资料9件,现金1600元。全程参与纪念园陈列事宜,随时解答工作人员疑问。同时还为廖仲恺纪念园提供资料,无偿向纪念园提供展出图片等文献。
开展理论研究
在农工党连云港市委的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着手农工党党史研究。2009年支委承担的研究课题《民主党派代表性问题研究》,入选省“携手共进”理论研讨会,在中央《理论研究参考》发表,后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邓演达专题研究:支委收藏的邓演达相关文献数量国内领先;与台湾学者合作整理的《邓演达关于农民运动的三个文件》刊发于中央《党史通讯》;《邓演达辞职始末》等3篇文章在《前进论坛》发表;樊振编著的《邓演达年谱会集》一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在市委安排下为农工党惠州市委编印《民主先驱邓演达研究大全》(参考资料)1册;农工党中央原主席季方之女季明夫妇签名赠送党史文献,还应邀将邓演达手迹上传网络为研究提供方便。
党史研究与学习交流:撰写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史稿》(中华革命党卷)已完成初稿近10万字,改写中央以及江西、福建等地方史;市委主委董淑旺亲自带队寻访农工党的历史足迹,撰写的《季方在云台山下创办大汪新村合作社》在《前进论坛》等5家刊物发表,填补了建国前农工党在连云港无历史活动记录的空白;向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等多家机构赠送文献500余件,与多个农工党地方组织和大陆、港台专家学者建立友好关系。
为中央抢救历史文献做贡献:2009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到东海,支委捐赠了中央无收藏的解放战争时期党刊《第三党文献专辑》;按中央党史处要求,将收藏的最早版本《中国农工民主党党章》拍照给中央;受中央研究室书面委托,托人两次驱车到武汉为中央购回早期文献;向中央提供的多条党史文献信息被采纳,多件善本、孤本由中央购回。中央特批《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参考资料》(5辑)给支委研究。
东海县支委还注重加强社会宣传工作。2005年支部升格为支部委员会,年发表稿件在10篇左右。2007年支委换届以来,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发表稿件数量逐年递增。2010年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稿件190余篇,其中市级以上报刊、电台40余篇,5年发表宣传稿500余篇。获农工党省“优秀党员”、前进论坛“好文章奖”、农工党全国社会服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前进论坛“优秀特约撰稿人”等荣誉。
(作者:农工党东海县支部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