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新馆及邓演达陈列纪实
王宗宏(南京)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前夕,6月29日,经过装修扩建、重新布展的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新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随后对公众免费开放。
雨花台烈士陵园及纪念馆位于南京中华门外。历史上就风景秀丽,曾是“金陵十八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然而,从1927年至1949年,近十万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在此英勇牺牲。从建国初至今,经几度建设,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烈士陵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首批四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烈士就义群雕、纪念碑、纪念馆、忠魂亭为核心的纪念建筑群贯穿南北,在纵长1500米的中轴线上依次展开,气势恢宏,庄严凝重。每年至此瞻仰凭吊的各族人民(尤其青少年)、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外国友人,多达200万人次左右。仅2008年清明节当天,入园缅怀先烈的群众就达18万人之多。
新馆的展出面积由原来的4960平方米增加到了6000平方米;原有的陈列厅被细分成序厅、基本陈列厅、光荣厅、专题厅、幸福厅等五个部分,陈列了170位烈士的生平及事迹。本次展览中有96张照片、28件实物为初次展出。
纪念馆新的陈列的主题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成“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进一步拓宽了陈列内涵,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来理解先烈所作的牺牲及宝贵的精神财富;新的陈列突出了英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革命的英雄主义和纯净的浪漫主义;在陈展形式上采用新媒体、新视觉的手段,综合运用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灯光、音响等多媒体设备,全景式地塑造了先烈们英勇不屈、慷慨就义的形象,展示了先烈们“血染的风采”。序厅中运用高科技影像技术构造的“雨立方”,幸福厅中的一株寓意深刻的百年树龄的幸福树,都是本次新馆新展的亮点。
中国农工民主党的主要创始人邓演达烈士的资料,布展在二楼。从展出的照片数量之多,实物(或复制品)之丰富,展版展位面积之大来看,无疑是作为重点烈士安排的。所陈列的不同时期的、反映邓演达革命生涯、或与邓演达相关的老照片计36幅;上墙实物13件(含浮雕、塑像各1件);纯文字展版大小11块;另有五个玻璃展柜共展出实物10件。
邓演达烈士的资料分为七个单元,内容分别是:塑像;简介及青少年时期;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北伐名将及主政武汉;扶持农运及与毛泽东紧密合作;民主党派的开创者;与宋庆龄的深情厚谊及浩气长存。
走近邓演达烈士事迹的展区,首先映入视线的是一尊邓演达胸像。胸像呈深黄铜色,安放在紫红色大理石砌成的竖长方体基座上;头发被风吹起,向右上方飘逸;目光炯炯、前视且微微向上;神情坚毅,视死如归。成功地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中国农工民主党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邓演达的风采。胸像的背墙是一幅巨大的浮雕,浮雕上的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大门等景,清晰反映出了邓演达的革命足迹。
在“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部分,中山先生亲自书赠邓演达的对联:“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十分引人注目。书法遒劲有力,内容既是褒奖、肯定,又是勉励、热望。而位于上下联之间展出的中山先生与邓演达的来住信件实物,更是对“忠实追随”的最佳注释。
在“扶持农运、与毛泽东紧密合作”部分,一块纯文字展板放在“头版头条”位置,辑录了毛泽东语录:“大革命时代做农民运动,陈独秀、彭述之不同我合作,倒是邓演达肯同我合作”;一张邓演达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门前的老照片,照片下方的说明是“邓演达在武昌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自兼所长,聘请毛泽东为副所长,主持所务”;一件由五页发黄的纸构成的油印文件,说明文字是“1927午4月2日,在国民党中央执委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邓演达提议组织土地委员会,并请毛泽东担任委员”……这件件实物,帧帧照片,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大革命时期。那时,邓演达和毛泽东在农民问题、土地问题上,志同道合,相互支持。正如周恩来评价的那样“当他(邓演达)从苏联回来讨论土地问题时,他和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一致,他积极主张摧毁封建势力”。这也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毛泽东在邓演达殉难30年后,1961年5月3日在上海接见周谷城时深情的说过的一句话:“邓演达先生这个人很好,我很喜欢这个人”。
在“民主党派的开创者”部分,除了大幅的1930年建党时邓演达身着长袍、在上海中央机关办公室的照片,及邓演达在苏欧考察的组照外,在建党的“一干会”上,由邓演达领读,并经会议代表一致通过的《我们的信条》,以大幅纯文字展板形式,将六条内容一一列出,非常醒目。仿佛“一干会”代表们举手庄严宣誓,那低沉有力的声音仍在回荡:“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
在邓演达烈士展出资料的最后部分,除了邓墓的大幅照片外,还展示了宋庆龄亲书的、对邓演达的高度评价:“艰苦卓绝,忠勇奋发,忠实革命”;薄一波对邓演达的高度评价:“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摯友”;并以毛泽东在阅读《新唐书》时批注的手书影印件的大幅照片为结尾,毛泽东对邓演达等“诸辈”评价道:“以身殉志,不亦伟乎!”一个“伟”字,既是对邓演达革命生涯的高度概括,又是对邓演达“以身殉志”的最高评价。
此外,邓演达烈士展出资料中的若干实物,如:1919年邓演达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证书;1925年邓演达旅欧的证件;1930年出版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的中央机关刊物《革命行动》第三期;邓演达生前未及发表的、他的最后一篇文章“我们夺取政权之直前及直后应该做的是什么?”的手迹;刊有1927年11月1日邓演达同宋庆龄、陈友仁在莫斯科发表的《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即著名的莫斯科宣言)的小册子……都是弥足珍贵的党史资料、革命文物。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早在2000年,农工党江苏省委就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确定了共建关系,签订了共建协议并举行了党史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在本次烈士纪念馆重新布展过程中,也积极向馆方提供了邓演达烈士的照片及有关资料。如今,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与邓演达烈士墓、邓演达烈士殉难处,共同构成了江苏省的农工党党史教育三大基地。
邓演达烈士身上闪耀着的理想的光芒,信念的力量,人格的魅力,必将鼓舞着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农工党成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