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 我收获
吴 缨(盐城)
我们离开国内竞争激烈的工作岗位,离开了天伦之乐的家庭生活,来到非洲东部的小岛——桑给巴尔,担负起了为期两年的援非医疗队的神圣使命。在这里,没有金钱利益,没有灯红酒绿,只有清新淡雅的生活和淡定自若的心情。在这里虽然也有跨文化的隔阂,有很多不解的风土人情,但淳朴善良的桑岛人,风调雨顺的桑岛气候,让你很快能够进入角色并逐渐入乡随俗。通过相互交流沟通,相互认识理解,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很快就成了朋友。其实,在桑岛这种更接近淳朴自然的生活中,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大海蓝天的本色和大自然的魅力,而且能够多方面领悟到人性的善良和人类生活的真谛。每当想到为了非洲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以下我从自己所承担的教员、译员、联络员和通讯员这4种角色谈谈这两年多的援外体验和收获。
1.英语辅导教员——2008年10月—2009年5月,根据江苏省卫生厅的安排,在我承担援外医疗队的英语培训任务期间,不仅对培训提出教学改革意见,协助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和细则,而且针对每个队员不同的英语水平进行相应的辅导,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员们在两年援桑工作期间基本都能得心应手。大家英语水平提高后那种自豪的感觉,以及工作中熟练的对外交流,都使我感到我们确实做到了不辱使命,无论是带教、讲学,或是引导大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相对复杂的意思,我都在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的同时,为提升中国医生的综合声誉而努力。在我看来,在国内是课堂教学,在国外是实践教学,感觉每次和大家一起工作或参加活动都是语言的口语听力训练。目前大多数中国医生英语流利,交流自如。
2.职业译员——在桑岛主要从事的工作就是翻译,从纳茨莫加医院的心内科,外科,妇产科,放射科,中医针灸科,口腔科,耳鼻喉,眼科等到卫生部,总统府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汗水。在这两年期间,多次在临晨和夜晚被求救的急诊电话惊动,和各科的医生一起出诊是家常便饭。经过多次的磨练和经历我已能够完成从业余翻译到职业翻译的提高转型,从而使我已完全胜任各项口译和笔译的工作,在几次正式场合,为桑给巴尔两任总统,桑卫生部长,中国江苏友好代表团的官员等进行翻译,受到一致好评。不仅努力将英语语言的教、学、用在援外实践中融为一体,而且通过这种融合也使自己成为一名促进中非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
3.对外联络员——在桑岛两年,除了正常工作和生活,还经历装修搬家,两次省政府友好代表团来访,停电停水数月,两次探亲,总统大选等各件大事、要事和难事。要完成这些任务,我必须先后与桑岛的方方面面接触打交道,例如总统府、卫生部、医院、水资源部、石头城保护委员会、机场、码头、银行、邮局、旅游公司、网络电信公司、记者站等等,都需要用语言的技巧和恰当的方式去协调解决各种意想不到的棘手问题。虽然中非友谊已经持续了47年,但由于文化差异,我们在当地办事求助于别人总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例如装修住房,接水管,购买发电机,接受献血车,收快递等……每做一件事在沟通方面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汗水。我所认识的许多非洲人的共同优点是热情友好,乐于助人,从来不说别人坏话,不去管别人的闲事,比较安静诚实,但似乎也存在大致相同的不足,即办事拖沓,对什么都不太在意,有点麻木不仁,说话欠思考,甚至不算数,说一不二的人很少,还常常伸手要钱要物。当你着急办事时,他总是面带 笑容说”my dear friends, dont worry, no problem”让你感觉总是很踏实,相信他们,但实际离办成事情还有很大距离。季大维是一位资深卫生部官员,他留过学,当过医生。我们几乎所有大大小小事情总要经过他的帮忙,他和医疗队非常友好,但是由于条件(人力财力)受限制,几乎每件事也要经历挫折和磨合才能解决。我在所有的对外联络工作中尽管遇到各种棘手的难题,但总结出一条规律,始终坚持礼貌,文明,耐心,幽默的态度和原则,多跑几趟,多说好话,多沟通交流,最主要是耐心等待,事情总会办好的。这样既完成了各项任务,又保持了中非人民的友谊。
4.交流通讯员——桑岛是非洲的缩影,同时也是一个世界的窗口,在这里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了一个历史的和现实的非洲,领略非洲的文化历史,传统习惯,风土人情,石头城的古文化风貌……我来桑岛以后先后参加总统府,卫生部特邀的国际交流会议有5次,其中最有幸的是我和队长会见了WHO总干事Margaret Chen并 进行了交谈。为了更多的进行文化交流,尊重各种民俗宗教礼仪,我们还接受各种邀请,参加了总统开斋宴请,总统儿子的婚礼,记者拉亚的生日庆祝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更深刻了解当地人们的风土人情,增进中非人民的友谊。为了更多的进行跨文化交流,我主动和当地报社,电台、电视台记者联系,向他们介绍中国医疗队的情况和事迹,通过他们在当地新闻媒体上用斯语和英语分别报道了我医疗队口腔外科、眼科、普外、泌尿外科、妇产科等医生在有限条件下所进行的创新疗法,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特殊病例的成功救治,通过这些报道提高了中国医疗队在非洲的声誉。同时利用积累的文化交流素材,在坦桑尼亚政府报刊Daily News发表英语文章6篇,努力借助英语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中非文化的交流使者。
两年的援桑任务已经完成,我感觉到虽然做了很多的事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有很多的感慨和回味,总之援外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希望这段无怨无悔,刻骨铭心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自豪和骄傲。我努力,我收获。
(本文作者系第23期援桑给巴尔中国医疗队译员,农工党员,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