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国门安全 情寄人民安危
——记农工党经济三胞委员会主委、省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支部主委、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监管处处长丁永健
丁永健,农工党江苏省经济三胞工作委员会主委,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支部主委。他刻苦钻研,爱岗敬业,从一个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成长为严把国门的忠诚卫士,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成为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卫生监管战线的排头兵。
为了心中的信念
1952年,丁永健出生在苏北农村一个中医世家,受到父辈的耳濡目染,救死扶伤、济人帮困的信念自小在心中扎根,求真务实、与人为善的医德医风也成了他此后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由于家庭的影响,丁永健选择了从医道路,16岁中学毕业后进入如皋石南的一个乡镇小医院。三年后,他和当时许多知识青年一样,下放插队到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没有放弃救死扶伤的人生抱负,用不懈的努力和忘我的精神,执着地实践着自己的青春梦想。1973年,他到江苏省扬州卫生学校求学。1975年,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江苏省卫生防疫站,从此开始人生新的转折。来到省城,一切都感到新鲜,他孜孜不倦地学习专业知识,主动向周围的同事请教卫生防疫技术。他勤于笔耕,善于积累,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钻研业务,练习写作。他认为,好的工作思路经验只有通过及时的总结才能不断提升。后来,他保持一年出一本书,数年不间断。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79年2月,丁永健作为江苏省卫生防疫方面的中坚力量,被抽调到省卫生厅参与创建南京卫生检疫局。丁永健肩负着守卫国门的历史重担,踏上了新的征程。
为了国门的安全
随着对外经济和机构改革的深入发展,江苏地区的卫检、商检、动植检“三检”合一,成立了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丁永健走上了卫生监管工作的领导岗位。江苏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口岸卫生检疫监管工作面广量大,每天都有大批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从海、陆、空口岸出境、入境,严防疫病疫情传入传出,确保国门卫生安全,是出入境卫生检疫部门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丁永健作为江苏检验检疫局卫生监管处负责人,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是不同于一般行政单位的技术性执法机构,各种检测手段、防控措施、监管设备都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科技含量。丁永健带头学习业务,钻研技术。每年圆满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还给自己定出一个“每年发表一篇理论文章,完成一个科研课题,出版一本专业书籍”的目标。十多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先后独立或参与研究制定《国境口岸监测传染病的病种研究和管理办法》、《飞机专用气雾杀虫剂的研究》等15个项目,《国境口岸性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监测管理规程》、《医学媒介生物处理常用药物使用方法》等15个行业标准。为取得第一手资料,他经常到工作现场调查研究,有时还用蚊子在自己身上作实验。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门的充分肯定,获得部级“科技兴检”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级“科技兴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他先后获得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和“科技兴检”先进个人,江苏检验检疫系统文明创建先进个人。目前,他已经在全国出版发行了《国境卫生监督指南》、《健康危害因素与旅行保健》等30余部专业书籍,并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丁永健作风踏实,不搞花架子,依靠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工作。他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感召身边的人,赢得了同事们的爱戴和尊重。他富有创新意识,主持的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全国系统的前列。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一线人员业务知识和操作水平,他率先在卫生检疫人员中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很快在全省系统推广并形成制度。国家质检总局还组织全国各地的卫生检疫人员到南京现场观摩技能大比武。
1999年和2005年,为更好地适应江苏开放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丁永健倡导下,南京和张家港决定开展国际卫生机场和国际卫生海港的创建工作。他多次深入机场和港口一线检查,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提供保障。经过地方政府和创建各方的艰苦奋斗,分别于2005年3月和2008年4月一次性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考核专家组的考核验收,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张家港港口还是全球第一个依照《国际卫生条例(2005)》创建的国际卫生港口的口岸,丁永健也因此获得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先进个人。
2003年,我国“非典”爆发,这是考验我国卫生防疫体系和口岸卫生检疫人员的关键时刻。丁永健和他的团队没有辜负祖国期望、人民重托。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得机场、港口的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他们率先实行的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并由本人确认签名的措施,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认可,并在此后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5月1日,两名法国旅客从南京禄口机场出境,在巴黎被诊断为非典疑似病例,法国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并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的“非典”防控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限制中国旅游进出境的要求。在这危机时刻,他们及时调出这两名旅客在禄口机场出境时填写的出境健康申明卡,体温检测记录及本人签名等资料,外交部依据这些确凿的资料向法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证明了两位旅客由我国出境时并无任何“非典”症状,澄清了我国“非典”防控体系工作扎实有效,圆满地平息了这起事件。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就这起典型事例编发了情况通报,充分肯定了江苏检验检疫系统为维护国家声誉作出的巨大贡献。
为了人民安危
2008年5月17日10点40分左右,丁永健接到时任江苏检验检疫局局长车文毅的电话,要他根据总局指示精神,立即组织一支10人组成的抗震救灾突击队,并在当天携带消杀灭器械、消毒药品和个人防护用品等到成都报到。接命后,他用90分钟,从省、南京、张家港和镇江各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突击队,亲任队长。考虑到灾区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艰苦,领导和同事都劝他在后方为灾区作贡献,但56岁的丁永健坚定地向局党组请战。他说:“我是一名老卫生检疫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第一次组队,我参加更合适,我一定不辱使命!”当天14点40分,队员们在飞机上刚坐定,丁永健就开始战前动员,激励大家克服工作劳累、环境险恶、生活艰苦等困难,坚决完成任务。他率领的突击队是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9支卫生防疫突击队中第一个到达成都集结点。
面对灾区恶劣的工作环境,丁永健和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把保护灾区人民和救灾人员的健康作为首要任务。他们积极研究安全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5月19日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当队员们在北川大酒店附近工作区域列队为遇难同胞哀悼时,正在北川视察灾情的李克强副总理恰巧路过此地。他走到他们面前,仔细询问队员来自哪里、承担什么任务、工作范围等情况,丁永健一一回答。李副总理又问工作场所大多是危房,如何确保安全?丁永健回答,三人一组,一人瞭望,两人工作,确保自身安全。李副总理听了连连点头,当即对陪同的有关负责人说,这个做法非常好,要尽快推广。
作为突击队队长,丁永健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始终冲在第一线。整个北川县城,消毒水的供应点只有1个,他与队员们只能一趟一趟来回背。装满60斤药水的喷雾器,要背2公里的路程。一天下来,也不知背了多少趟。在北川,总局有6支卫生防疫突击队,总局指挥部任命丁永健为总队长,并由他负责制定部分救灾卫生防疫技术方案。丁永健带领突击队员们赴北川、征平武,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开展街道、学习、居民点、灾民集中点、环境、尸体、人员、车辆等卫生防疫工作。累计完成100多万平方米的灾区环境消毒除虫,消毒尸体22具。在出北川县城管制点,消毒各类车辆383车次和徒步出城人员200多人次,为清理尸体的官兵消毒40多人次,圆满完成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交给的各项卫生防疫任务。
在南坝镇旧州村灾民安置点,每天都产生大量生活垃圾。丁永健带领队员们做好消毒防疫的同时,主动做好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垃圾处理等灾后生活常识宣传工作,帮助灾民从自身做起,严格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灾民特别是灾区孩子的生活时刻牵挂着丁永健的心,他通过不同途径向灾区捐款5300元人民币。
丁永健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畏艰辛,连续作战,向灾区人民奉献了一个国门卫士的爱心,为此他荣获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抗震救灾一等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江苏省总工会授予的“抗震救灾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农工中央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执笔人:王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