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委提案助推社区卫生惠民工程提升
(本刊讯) 从2008年开始,常州市政府把“社区卫生惠民服务”列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全面实施了卫生惠民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这一政策还存在哪些问题?好事还能做得更好吗?就此,农工党常州市委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卫生局的情况介绍,并赴北环街道和永红街道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察看调查。由此撰写形成了政协党派集体提案。提案中,农工党常州市委就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逐年增加政府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机构队伍与功能建设,细化服务措施与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加强卫生惠民政策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与合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收到提案后,市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吸纳了相关建议。市政府决定,实施卫生惠民提升工程,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推进综合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政策宣传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卫生惠民特别是社区卫生惠民水平。如今,我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城区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服务站67家,业务用房、基本装备100%达到省定标准,医生、护士岗位培训率达95%以上。农村建成乡镇卫生院62个,村卫生室473个。城区每个街道都有一所达到省定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合格规范的乡镇卫生院。城市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价廉、温馨、安全”的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居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同时,实行“六免二减”,社区首次住院起付线降低100元,社区门诊特种病自付比例降低5个百分点。居民在社区看病,不仅方便、安全,还很便宜。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据有关部门统计,三年来,城区社区门诊“六免二减”、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分别让利群众1747.8万元和3.4537亿元。门急诊均次费用101元,同比下降14%,比三级医院低49%。
2012年1月,这一提案被评为常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王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