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体会点滴
肖 渡(省委机关)
(本刊讯) 十年前,我从东南大学教授的专业岗位上调任到现今专职从事党务工作,同时开始兼任省政协副秘书长。虽然失去了一些我熟悉的感兴趣的工作内容,但是我却得到了更加丰富的能够发挥优势,报效多党合作事业的机会,我得到了多方面锻炼和提升,党内同仁和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也得到了采纳,我在农工党和政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也学习到、体会到、领悟到许多让我终身可以回味的宝贵精神财富,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应该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既是参政党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信息,同时也是社情民意上传的独特渠道。我最深的感受是:随着经济社会网络政治的不断发展以及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意识渐浓,社情民意信息所反映的范围渐广、信息中所提出的问题建议层次渐高。作为党派专职领导,更有着一份双重责任。第一,要组织协调好本党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另外还要履行好自身作为政协委员的反映社情民意的职责。
在主委领导下,通过与本党内省政协委员和各地方市委组织的沟通协商,我们加强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千方百计地整合各方面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让群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省、市、县(市)到基层组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网络工作机制,畅通了社情民意信息渠道。一是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对专委会的一项基本工作要求。二是加强对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领导,落实审签制,把好质量关。三是每年根据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社情民意信息登记反馈制度。全省420多个基层组织都有信息联络员,撰写上报有关社情民意信息。四是对省委委员、政协委员,各专委会成员提出要求,每年至少撰写一篇社情民意。呈现出组织有序,要求明确,广大成员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近5年来,共向全国政协和江苏省政协上报信息三千余篇。2010年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我委提交的《完善政策 优化组合 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社情民意和孙长春委员提交的《对我省粮食储备情况进行一次严格普查》、史仁杰委员提交的《加强对青年中医人才培养的建议》被表彰为优秀社情民意。表彰的4篇委员个人优秀信息中我们的同志占1/2。2011年,我委向全国政协报送的信息有12篇被采纳,向省政协报送的有7篇被采纳。
通过组织参与及个人参与社情民意工作的多年实践,我的体会是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反映民意”。
一、 体察民情,发现社情民意之源
要做好社情民意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充分利用好省政协以及本党工作中的一些调研、考察的机会,深入到社区,乡镇,工厂中去,了解观察分析大量的方方面面的社情,从中提炼出有必要提出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有一定操作性的建议。同时通过参加基层支部的参政议政活动及与党内专家学者交流接触的机会,扩大信息来源,整合集体智慧,形成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例如《关于将少年儿童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建议》、《关于不要把“奥数”等学习竞赛成绩作为升学和择校条件的建议》、《关于城镇排水必须清污分流的建议》等都是从以上途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出来的,这些信息同时也以提案的形式递交相关部门办理,得到了很好的反应,也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二、关注民生,选择社情民意之点
当前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时有发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时就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心,围绕政协工作的重点,选取老百姓最关心,与百姓最休戚相关的民生话题进行。这样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去选题,既能方便领导决策,同时也能让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推进垃圾分类回收要以立法为据,从社区做起》和《切实推进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再资源化》的信息中所反映的情况,目前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全面推进,南京等大中城市已开始新一轮试点工作。
三、反映民意,体现社情民意之实
作为参政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独特的形式来履行职能、参与国是,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赋予我们的一份政治责任。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民主党派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党和国家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委员通过社情民意这种形式反映群众的呼声,从这个渠道反映意见建议,能够以专报的形式更加迅速地向上反映,送到决策者的案头,民意就更加能够引起重视,更加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地向前发展。例如,我委《在沿海滩涂建设绿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议》、《关于节能减排控制空气污染的建议》、《关于加强农产品流通渠道规范化建设的建议》以专报的形式上报之后,获得了罗志军、黄莉新等领导的批示。《关于健全老年康复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议》、《建议采取四项措施解决保障性住房准入机制存在的问题》、《建议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医保专项补助》等信息被全国政协信息专报采用。
社情民意工作对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良性发展,对于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实现着我们报效祖国和人民的一份政治责任,从执政党重视吸收采纳我们建议中也彰显着我们参政党和参政党成员的价值追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与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共同创造我们国家美好的未来。
(原文刊登于《新华日报》2月7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