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出书
姚 瑜(苏州)
卸任已八年的前总理朱镕基出书了,大江南北掀起了朱镕基“热”,《朱镕基讲话实录》,一部四卷,首销逾百万部,好评如潮。
国家领导人出书并不新鲜,国外有布莱尔、克林顿、曼德拉、布什、赫鲁晓夫、麻生太郎……,国内有李鹏、李瑞怀、李岚清、钱其琛……更不要说当年的毛选、刘选、邓选、以及江选……他们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对国家、对世界、对人类都是宝贵的镜鉴和财富。
朱镕基的书,凸显了他的个性和语言风格,他自定的出书原则是:凡重复的已公开发表过的,别人代笔起草的,一律不收。铁腕总理率性刚直,任副总理和总理13年,“屡见惊人之语”,卸甲归隐后,回望仕途,汇集成书的“收官”之作,又定出三个“一律不收”,可谓秉性不移,令人肃然。《朱镕基讲话实录》,顾名思义,这部书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人民出版社介绍,他们一遍遍看、一遍遍听海量的会议视频录音,“一字不漏地整理下来”,形成1500多万字,再按三条“原则”挑选出初稿120万字,忙碌了8年,最后呈中办审稿,居然能让历史把关严谨的中办“一字不改”。
这部分发行操作低调,不搞组织发动,行政摊派,完全按市场需求,他本人不欠债,不题字,不接受采访。但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购书者反而争先恐后,踊跃不绝。老百姓之所以爱看他的书,是因为这位当过右派的共和国总理,始终讲真话。今年4月,他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作为家长对学弟学妹们说到这部书:“我这十几年,讲的是真话,真话还是老实话,请你们鉴定。”他讲的话,是实情,合党心,顺民意,全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的真话,犀利、精彩的语言比比皆是,除大家熟悉的“地雷阵”、万丈深渊外,还有如:
“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100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光宣传莺歌燕舞,群众不会有信心。他们看到哪些问题解决了,他们才有信心啊!”
“群众的声音反映不出来,那还有什么民生?还有什么监督?”
“很多民间疾苦令人发指,看了以后血压都会升高。”
“我八年来的体会,就是要办一件事,不开八次十次会议,就没法落实。如果一个文件能兑现20%就算成功了,不检查落实根本不行。”
“搞经济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现在的问题很严重,老百姓,在很多方面,对我们是不满意的。特别是对我们的干部腐败,贫富差距悬殊,一些基层干部作威作福,有的高级干部官僚主义,漠视群众的利益,人民对此很不满意!”
“干部队伍的腐化相当严重,有些事情是前所未闻的。县长买通杀手去杀县委书记,他好当书记;副县长买通杀手去杀县长,他好当县长。这类案件不是一起,起码有五起之多。”
……
这些话原汁原味,直言不讳,老百姓读了过瘾,贪官、庸官、昏官听了胆战心惊。细读这些即席讲话,如同再现当时真实场景。高层会议,公开透明,朱氏风格,为国为民常常带有火药味,——这是真正的一位共产党人!
朱镕基83岁高龄了,他20岁参加工作,30岁被打成右派,40岁教书,50多岁当处级干部。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时来运转,步步高升,伟大的时代给了他施展雄才大略的机遇。他的讲话实录和两年前出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是他在高位13年历史的真实记录。“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笔者为朱镕基和一大批赤子之心长存的前辈们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