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 城 ” 记
吴晶晶(扬州)
时间倒转到2010年的盛夏,从家乡的小城到上海,从上海到泰国, 远方到底有多远、有多美?只有出发后才知道。
上海的天空开阔而湛蓝,大块大块的流云在头顶飘移,阳光炫目而透明,车辆在熙熙攮攮的繁华道路上游弋,形形色色的人群在丽日下与高大恢弘风格迥异的建筑以一种匆忙的方式相遇,然后擦肩而过。上海,它有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念起来有一股掷地有声的韵味,响亮得令人慨叹和激动。这座城,在张爱玲的笔下曾经衰败浮华奢靡,充满了胭脂气。经过岁月的洗涤沉淀,她向人们展示的是古典与现代、速度与激情、雄奇与精致的水乳交融、完美无缺,我无法拒绝这令人震憾的美,只好任由它直达我脆弱的心脏。
飞机用了2个多小时抵达香港启德机场。透明宽敞的候机厅外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静静地等待,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等待重新上路,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似乎只要保持着一种同样的姿势,而任由空间的画面在一帧帧切换,背景从浦东转到香港再转到曼谷。从香港再次出发起飞,窗外漆黑,看不见任何风景,而我一直兴奋地想象着飞机的红色尾线一点点拉长、拉长,越过了中国的国界线,跨过海洋越过广袤土地抵达终点。
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异国的气息使旅途的疲劳荡然无存,工作人员一张张黝黑的面孔显得和气亲切,机场内的布置是独特的泰式风格,典雅庄重,就仿佛在梦境中一般,若真若幻,这让我的小女儿洋溢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感。
“沙瓦迪卡……(意为您好)”前来接机的泰籍华裔导游双手合什送上异国的祝福,流利的中文交流让耳畔有了一份真实感。当汽车缓缓驶进这座陌生城市的街道,从车窗里看窗外的风景,玻璃上自己的眼睛以及脸的轮廓,隐隐约约浮现在窗外不断变幻的背景上,沉浸在浓郁夜色里的曼谷有着与上海不一样的色彩,临街的灰褐或暗色的老房子,墙壁上大多有风雨斑驳的痕迹,有的上面甚至爬满长青藤,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安静闲适。我诧异于这座异邦的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流光溢彩的霓虹并不多见。曼谷,曼曼的山谷,寓意是一处比较低洼的盆地,名字就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悠远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远的将来这里将会被日益上升的海平面所湮灭,听着导游的介绍,我感受到了来自于泰国人的困惑与无奈,而这何尝不是每个身为地球村落的人们的悲哀?
位于市中心的大皇宫是曼谷王朝的象征,始建于三百年前,由一组布局错落的建筑群组成,相当于中国的北京故宫。大皇宫内有4座各具特色的宫殿,周围筑有白色的围墙。屋顶用琉璃瓦覆盖,紫红色琉璃瓦镶嵌四边,屋顶高处立着金色高塔,整个建筑如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形形色色的各国游人在这里流连,金发、黑发、蓝眼、黑眼,这本身就是一种别样的风俗文化在交汇。皇家卫队的步伐整齐地在宫殿中穿过,声音轻盈而悠远,落在我的心上,显得高贵而凝重。
佛教在泰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广阔的民间背景,约有九成的民众都信奉小乘佛教,泰国素有“千佛之国”的美称。大皇宫里历史最悠久的无疑是玉佛寺,玉佛被高高地供奉在佛寺大雄宝殿的宝座上,整个玉佛寺,就是为了供奉这尊佛像而修建的。进入大雄宝殿参拜,大殿正门前设有一处供台,上面有一口大铜缸,里面装满了圣水,铜缸旁有许多莲花枝,入大殿的人们都先用莲花枝沾些圣水点在头上,游客们虔诚地跪坐在地上,或默念着或顿首祷拜,大殿的地面已被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磨得油光锃亮,大雄宝殿金玉璀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壁画满墙。大殿内弥满着安静庄严的气氛,寺内佛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融世界佛教精华于一处,不愧是佛界中的极品。
在泰国街头我们随处可见一种人称有求必应的“四面佛”,此佛四面尊容,分别代表爱情、事业、健康与财运。据说他能掌管人间的一切事务,也被称之为能创造世界的佛祖。在这个无所不能的“救世祖”面前,我希望会有一面佛身记住我伫在佛前虔诚祷拜的刹那影象,佛偈:刹那即永恒,看来,平庸的我有了一点参悟的获得。
阳光下的芭堤雅海滩,不愧被誉为“东方夏威夷”。从芭堤雅最高的观光塔向远处极目,海滩有着安然凝固的美,在海的尽头,天空呈现的是一种不真实的蓝,云朵就在海的那一端,细腻的白中泛出微微的蓝,与天空的颜色浑然一体,如上帝造出的奇异的幻影。而入夜之后,简单的静态被突兀地打破了,转化出的却是光怪陆离、纸醉金迷虚妄的本质,浮华荒诞的娱乐场、妖娆媚俗的“人妖”, 到处充斥着疯狂苍白的歌声和笑声及放荡不羁的吆喝,人性在这个怪谲的舞台上被颠倒被异化,每个人的感官意识变得深不见渊底。在那样一种体制下的世界,人是矛盾的综合体,被抑制的某种不可言说的隐秘欲望,笼罩在颠倒众生的物质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标签下,贩卖的自然是声色娱乐颓废迷惘了。
蜗居在小城中心的角落,过去我只是凭着几张单薄的照片勾勒着曼谷的风景,凭着我浅薄的阅历和不成熟的思索描述着想象中的芭堤雅,而身临其境我深感有许多的文化差异弥漫于彼,有太多的人情悲欢展现于彼,而我无法一一悉数探寻。
生活在这个极端的泛经济时代,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渗透着他的生存方式,一个人的内心有多丰富,所看到的风景才会有多丰富。王小波说过“人生在世仅仅拥有一个现实的生活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个诗意的生活”,那是沧阔无垠的世界,才是我无法真正抵达的“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