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结防”15载 大医至诚终无悔
——访农工党员、全国“结防”杰出代表、南通市通州区“结防”医生 瞿葛熔
黄瑛俊(南通)
3月24日是第17个世界预防结核病日,今年国家卫生部确定的预防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众所周知,1882年3月24日,德国的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为纪念发现结核杆菌一百年,在3月24日组织了一个庆祝活动。之后,随着全球疫情的回升,世卫组织正式确定它为全球的结核病防治日。
在第17个世界预防结核病日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全国“结防”杰出代表、南通市通州区“结防”医生瞿葛熔主任。
以“大慈”恻隐之仁怀,济“结核”病患之痛苦
以前,人们总是对“结核病”知之甚少,常常谈“虎”色变。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分,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烧、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肺结核是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对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工作、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亲人和朋友。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
因此,从事结核病防治是高风险的职业,但是,瞿葛熔医生始终坚定自己的专业选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早在15年前的1997年,为了实施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南通市通州区结核病防治工作职能调整至通州区结核病防治医院,实现院、所合署办公。领导把全区结防工作交给了瞿医生,他也由一名临床医生,逐步成长为懂预防、懂治疗、懂管理的基层结核病防治专家。有人戏称他为结核病防治战线上“海陆空”三栖人才。10多年来,他没有休息天的概念,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全身心地扑在结核病防治事业上,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工休和值休,单位负责考勤的同志干脆不再对他进行考勤,以至于单位考勤表上没有他的名字。对此,常常有人不能理解,而他说,如果我正常休息,那么只有一半的时间为患者服务,现在我坚持每天工作,我工作10年就等于工作了20年,如果每天再多服务1倍的病人,那么工作10年就积累了40年的工作经验,就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病人。就这样,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在门诊、在基层都能够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因为他放不下他的病人。
在门诊,他发给每个病人一张名片,公开了他的所有联系方式,只要病人有什么情况,都能随时提供服务,保证24小时解答患者的任何疑问,所以常常深夜他的手机会急促的叫醒他:瞿医生我咯血了,怎么办?瞿医生,我气喘得厉害,怎么办?他都耐心详细地给予安慰和解答。他常说我们对待病人即使不能当作亲人,但一定要成为朋友,所以他总是耐心地回答患者提问,耐心地疏导病人的紧张心理,总是有病人说,还没有吃瞿医生开的药,病就好了一半。
他发现医生戴着口罩时,病人和家属非常恐惧,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患者配合治疗。经过反复思考,他勇敢地摘掉了口罩。当有人提出疑问时,他回答:“根据专业知识,我有10%的机会患结核病,我承担这10%的风险,值得!”
“结防”之程路漫漫,上下求索研“软件”
“结核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瞿葛熔主任在科学防治结核病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艰苦探索。“基层结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他苦心研究的“结晶”。
机械性的工作不是瞿医生的行事风格,工作方法上的创新是他的追求。他将哮喘病、慢阻肺防治工作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相结合,许多呼吸系统症状者主动就诊,有效提高了肺结核病的发现率,其它县市竞相前来参观学习。他将基层结防工作分解成10多个量化指标,与卫生部后来提出的“五率”不谋而合。
2000年起,瞿医生根据基层结核病控制工作特点,自费开发和逐步完善了基于实际管理需要和现实工作流程的“基层结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科学管理,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通过对市县级结防机构、定点诊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乡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算机联网,利用互联网构建了“新型医防结合控制模式”,提升了结防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实现了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跨越,为基层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了高效的工作平台,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精确一手数据,弥补了国家专报系统只能搜集二手数据的不足。
“基层结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实现由县(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医疗机构为依靠、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结防人员为基础的防治机制,增强了信息交流的时效性,提高了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各地领导专家相继前来调研和考察,得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市领导和外省市同行高度肯定。认为该系统使各项监测资料信息更加严谨,对提升结核病控制工作管理水平效果明显,是实现医防结合的纽带。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通州区刘桥镇的徐锋(化名)带着上午体检的胸片和病历,从区人民医院转诊来到区结防院。瞿葛熔在系统中输入徐锋的名字,很快就找到了区人民医院填写的电子转诊单,诊断结果是“怀疑肺结核”。瞿葛熔说,以前其他医院将疑似患者转诊到结防院,必须填写一式三联的转诊登记单,并将其中一联邮寄到区结防院,区结防院收到后与患者手持一联核对,再做入库登记。“登记初诊本,开痰检、胸透、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各种化验单,我们算了一下,以前转诊来的病人姓名、年龄和住址在各种单据上要填写18遍,现在只要其他医院通过系统登记一次,所有工作都可以通过系统完成了。”
瞿葛熔有一句座右铭:我们不仅仅要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更要创造性工作,让别人来学习我们的先进经验;他的名片上有这样一句话:“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提供科学、经济、有效的治疗”。
用踽踽独行的双脚“撰写”“结防”论文
作为结核病防治的医生,瞿医生的结核病防治论文是写在乡镇每一寸土地上的,他的足迹踏遍通州区乡下的每一个角落。
通州乡镇里几乎每一位结核病人的病情、症状和医治经历就是瞿医生“结防”论文的第一手鲜活素材和典型论据。
前几年,南通市结核病发现工作任务艰巨,在有关会议上,他大胆提出“加强结核病网络直报工作,积极利用网络直报发现结核病患者”、将结核病防治工作哨口前移,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结核病发现工作中的作用等策略,得到兄弟县市和卫生局有关领导的好评,为全南通市完成防治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瞿葛熔说,2000年上夜校时开始接触计算机,他最初只是想如何把结核病患者的病历电子化,管理更加规范。通过医院化验室一位年轻医生的帮助,他们做出了最初的管理系统,并在全区乡镇卫生院应用。瞿葛熔说:“当时那个软件很简单,2004年实现的‘联网’,也只是大家通过QQ来共享文件而已,但是最重要的初诊病人、痰涂片和确诊病人3个‘登记本’已经建立起来了。”
尝到信息化甜头的瞿葛熔认识到,实现全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需要有更科学的信息管理软件,而且必须实现全区相关部门的系统联网。2006年,在南通市疾控中心结防科科长顾欣荣的帮助下,瞿葛熔认识了一位做软件的朋友,并几个月与他吃住在一起,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试验软件设计的效果,最终诞生了“基层结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
管理信息系统大范围推广后,瞿葛熔几乎天天奔走于全市的各个区、县,忙于系统应用的培训工作,经常会把车停在路边睡上一会儿。瞿葛熔说,他力主开发软件的初衷是很现实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科学方便,根本没有想到动静会闹这么大。对此,顾欣荣也深有感触,“瞿葛熔的想法很单纯,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赚钱,他只想把工作做好。”
2007年以来,他多次被邀参与《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相关内容的研讨和修订、国家结核病专报系统需求说明的编制以及中期项目患者管理子项目相关软件需求说明的编写工作。
“15载坚守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何看待成功的“标准”,如何看待“成名、收入、舒适”和“外在的光环”?对此,作为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反复遴选的奋战在结核病防治一线的5位杰出代表之一的瞿医生,他用朴实的话回答了15年坚守“结防”阵地的人生体会——他说:“无须豪言壮语,我将在生命的每一天,用自己的行动去消除结核危害,医治结核病人,让他们像健康人一样阳光、快乐、自信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