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讲座
张洁尘
和孙建方教授以往每次讲课一样,相同的教室摆满桌椅,相同的听众从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生到本院医生;和孙建方教授以往每次讲课一样,每个人静静地聆听,求知若渴的目光聚焦。只是,这一课,无关专业,无关临床,无关科研,这一课,关乎生命!
“他6年前从我这里得到诊断后,在返程的路上,就毅然联系好了住院截肢……”孙老师这个故事的开头,从我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就和许多同学、老师一起聆听过。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就是从这个故事起认识了一种叫“上皮样肉瘤”的皮肤恶性肿瘤,也是因为这个故事对这个疾病记忆深刻。只是当时的讲解只是病例报告中的一个部分,是全国会议的一个插曲。可从那时起,孙老师的口气中,我们都能感觉到,一种叫做果敢的精神。
“当头皮、面部出现结节,他明白了肿瘤开始转移,一个电话又来找我。我请方方主任亲自给他做了手术切除,当然,努力无法阻止恶性肿瘤继续发展的进程。最近没有他的消息了,我始终不敢拨通他的号码,有一种害怕已经成为空号的恐惧……”这一部分的后续,在我成为博士生后的一次讲座中,也听到过孙老师又一次地提起,这一次,更多的不是认识了一个罕见的疾病,而是深深记得孙老师的口气中对他果敢和乐观精神的赞赏,对他凶多吉少的病情的担忧。
毕业后的今天,孙老师把他请到了我们面前,告诉我们要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关乎生命的故事。我们像每次听课一样,认真地在桌椅前落座。他坐在了教授的旁边,除却他失去了的右臂,除却他时不时的咳嗽用纸擦去,黝黑的肤色,高大而壮实的体格,坚定而温暖的眼神,我们无法把他和一个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相连,我们和孙老师一样惊喜于他还活着,但也同时知道了“当痰中出现了鲜血,他切除掉了半边的肺叶……今天,他带来的是他全身多脏器转移的PET CT……”孙老师的口气中流露着惋惜,但更多的依旧是钦佩。
这才知道,原来,他一次次用纸擦去的是一次次咳出的血。可是,他分明声如洪钟,他说他无法停止工作,他出色的工作让老板始终无法相信他是一个病人。他说是孙老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永远不知道明天是否是自己的最后一天,于是他加倍珍惜每一个今天!他说他现在在种树种花,看到花花草草,心情很好,他说他要种更多的树更多的花,所以他每天要吃得多睡得好才能有力量,他说还有许多工作还没做完,希望多一点点时间,希望能过了今年的春节。所以他再次来找孙老师,问问是否医学有了新的进展。
质朴的语言,没有唉声叹气,没有幽怨,谈笑风生,但是,我们又分明看到了那眼中对生的渴望,他说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人总是要死的,但他想能多做些事情。从他第一次知道这个病的名字也同时知道了这个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从他第一次知道了他得的是什么病,他就没有浪费过一分一秒去感伤去犹豫。他按照医生的话做了最坏的打算,却依旧认真地过着每一天。孙老师说这是他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最令他感动和钦佩的患者,也成了他留下电话的一个朋友,他说很少人能像他那么乐观,每天清晨吐一大口血后,继续若无其事地去忙碌;每次忍受着需要注射杜冷丁的剧痛还要依然去工作,他宁愿在工作与忙碌中逝去,也不愿躺在病床前等待生命结束。他说要感谢孙老师,在外误诊多年后终于给了他一个明确的诊断,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因为会很短暂,他必然很珍惜。
由于职业的原因,每天接触到疾病,时常接触到死亡,面对每一个从我们手中接过恶性疾病诊断书的患者,我们理解他们似乎受到死亡宣判一般的绝望,明白他们接受治疗时的期待,明白他们接受无药可治这句话带来的痛楚。我们很少流泪,并不是我们麻木不仁,不是我们不食人间烟火,只是职业的需要,要求我们面对疾患和死亡保持冷静,要综合利弊,选择治疗方案。当医生越久,也越发明白医学只是科学,是科学就有许多的未知,越发体会没有什么原因,只能接受结果的无奈。可当我们今天,看到这样一个坚强、乐观、果敢、积极的生命,却不由得肃然起敬,很多人流泪了,我们知道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胸襟才可以面对命运如此的安排。
迎接命运挑战的人,也许命运也会让路,生存6年已然是不小的奇迹,而孙老师也答应他和他的博士们会帮助他查阅最新的研究进展,哪怕微乎其微,也是希望。
故事到此,本应结束,因为作为医生的我们无比了解,有时候给予病人希望只是一种安慰而已。可是,不久后,孙老师兴奋地告诉大家:他来电话了!说给他查到的药物起效了!
于是,怀着作为医生的欣喜,和作为听众的感动,我和这位大家眼中的“英雄人物”有了一次交谈。与他交谈,很容易就被他无可救药的乐观所感染!谈起在我们看来他略显悲惨的童年,是他口中“我读过4年书,1年级2年级1年级2年级,读书太笨,家里又没钱,我就卖东西,一分一分地去挣,后来养活了自己,养活了家。”谈起他无法医治的疾患,他很兴奋地告诉我,“孙教授给我找到一种外国药,我又有救了!也不大口吐血了,头上包也消了,我又可以工作了!”他说他眼中现在的社会多好啊,有吃有住有工作,他说现在的日子多好啊,妻贤子孝朋友多,他说除去剧烈的病痛,他无比知足!就是这样一颗乐观、勇敢的心,怀着感恩,积极地与生命争分夺秒!也许没有疾病的我们都该明了,我们所浪费的今天,是多少逝去的人奢望的明天;我们有不满的现在,是多少有疾病的人渴望的未来!
这是特殊的一课,学医10余年,第一次聆听教授和患者共同的讲课;在我从硕士到博士到工作的这6年时光里,目睹了这样的一个生命不停地抗争的过程。感谢这一课,无关临床,却让我切身体会了,我们的诊断结果和治疗策略将决定一个生命的长短;这一课无关专业,却让我明白了,医技医术决定的是生命的长度,患者掌握的是生命的宽度;这一课关乎生命,让我看到了,人生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早衰的绝望。绝望对应的从来不是命运,而是人心。
当他的生命即将如愿跨越新的一年,道一声:新年快乐!新生快乐!你的快乐让我们倍感力量!你生命的延续是医学的奇迹,也是生命对你乐观、坚强、感恩的回报!请让我们记得你的名字:冷焕升。感谢您,让我们看到了衡量生命的不只是长度,更是宽度与厚度。即使花朵怒放时凋零,没有经历过枯萎,未尝不是种美!我们感谢您,也重新审视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去对待,该坚持什么,珍惜什么……
我们向您以及和您一样承受病痛却积极努力过并一如既往正在努力着的生命致敬!
(原载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所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