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外包装了解药品
金 琪(苏州)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有很多老百姓拿着在集市上或是在参加讲座时买到的“药品”上门咨询,在经过核实后发现其中很多都是保健品或食品,并不是所谓的“药品”。其实,是否是药品这样的问题,通过外包装是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出来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通过药品的外包装来了解这个药品的一些基本情况。
首先,先介绍国产药品的外包装。(下文如未注明,均指国产药品)
按照规定,药品的外包装上应当注明药品通用名称、成份、性状、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贮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内容。而药品内包装则至少应当标注药品通用名称、规格、产品批号、有效期等内容。从这些项目上,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
第一:药品名称
部分药品的包装盒上会同时出现两个名称,一个是药品的通用名,另一个则是药品的商品名称。药品的通用名是国家药典或药品标准采用的法定名称。它的特点是通用性,即不论哪个药厂生产的同种药品都必须使用的名称。药品的商品名,则是不同药厂生产的同一药品可以起的不同的名称。所以,同一种药物在不同药厂生产,往往具有不同的商品名,因此有一定的欺骗性。
例如,扬子江药业生产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是药品的通用名,其商品名称为左克;而第一制药(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左氧氟沙星的商品名称则为可乐必妥。一药多名易造成重复用药,给患者带来很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选择药品时必须认准药品通用名,则可避免用药重复。
第二:药品批准文号
药品批准文号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一个批准文号只能证明一种药品的合法身份。药品批准文号的统一格式为:国药准(试)字+1位汉语拼音字母+8位阿拉伯数字。国药准(试)字后的1位汉语拼音字母代表药品类别,分别是H代表化学药品,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分装药品,T代表体外化学诊断试剂,F代表药用辅料,B代表保健药品,Z代表中药。凡是批准文号符合这个格式的,为药品,不符合这个格式的,则不是药品。现实生活中,很多健字号的保健品常常会被一些人拿来吹嘘它的治疗功能,欺骗消费者,也应当引起注意。
第三:贮藏条件
在每个药品的包装上都有这个项目。药品必须按照这个贮藏条件进行保存。尤其是一些对保存温度有要求的药品。例如,丽珠肠乐(商品名,通用名为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就必须在冷处保存。在药品储存的温度控制上要注意,不能高,当然也不能低,一些生物制品,低于标示温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更大。
第四:主要成份
在中成药里,尤其要注意这个项目。目前我国很多的中成药,都含有西药成分。例如治疗2型糖尿病的消渴丸,其标明的成分中有格列本脲。而格列本脲本身就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西药。倘若在服用格列本脲的同时又服用了消渴丸,就有超剂量的危险。再如鼻炎康片在其标明的成分中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而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一种西药抗过敏药物,在很多感冒药中都有这种药物,一旦同时服用,就很有可能超过安全剂量。
其次,介绍一下进口药品的外包装
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国内的进口药品,都是必须有中文标签和说明书的。如果是全外文的,那么该药品的来源很可能有问题。
在绝大多数项目上,进口药品与国产药品并无很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国产药品用的是批准文号这个说法,而进口药品则称之为进口药品注册证号,而如果是从港澳台进口的药品(这类药品是作为进口药品进行管理的),则称之为医药产品注册证号。
如果对所购买的药品产生怀疑,还可以直接登陆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数据速查”中进行查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定所购买的药品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