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记农工党苏州市委“夕阳红之家”
李清华(苏州)
不少人在谈及退休生活时,往往会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了一种眷恋和无奈的心情,许多退休老人虽然物质不匮乏、身体很健康,但是精神上却感觉有很大的失落。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农工党员中,退休党员占比接近一半,而在市区范围里,退休党员占比超过了一半。当前,全社会都在营造一个关爱老年人的氛围,从而能构建和谐社会。而如何关心退休农工党员的思想生活,成为农工党苏州市委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2007年初,农工党苏州市委老龄工作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原农工党苏州市委专职副主委黄泽霖被委以重担,担任老龄工委主任。黄泽霖长期在农工党市委机关工作,作为资深的党务工作者,他一上任就在思考,如何才能做好新时期民主党派的老龄工作,将关爱老党员、丰富老党员的晚年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课题进行探索。苏州市农工党组织在解放初就已经成立了,不少老党员参加组织时间长,对农工党有深厚的感情,希望退休后能继续得到组织的关心,参加适合退休老党员的各种活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但是,老龄工委原先并没有组织活动的职能,没有发挥老党员活动平台的作用,不能满足老党员的需要。为此,老龄工委重组了领导班子,在充分听取了老党员的意见建议后,发起成立农工党苏州市委“夕阳红之家”,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适应党员特点,贴近党派实际,营造一个“党员之家”。
精选内容,营造家的温馨
2007年4月25日,“夕阳红之家”正式成立,并向全市的老党员发出《告知书》,把每个月的25日定为“夕阳红之家”活动日,除重大活动外,地点就固定在统战大院会议室。老龄工委根据老党员需要,制定活动计划,提前发给老党员。精选每次活动的内容,是“夕阳红之家”得到退休老党员青睐的重要因素。
退休老党员尽管不在工作岗位,但仍心系祖国,关心政治。“夕阳红之家”曾邀请苏州大学统战部张雪根部长作《台湾形势与对台政策》报告,还请农工党苏州市委专职副主委张健红传达苏州市“两会”精神,退休老党员积极参加,全神贯注地聆听,每次座无虚席,甚至连寿高九十的余韵霖、祝君雅、冯锡城等元老都主动赶来参加。
为了满足老党员一睹苏州市改革开放建设发展成就的愿望,“夕阳红之家”组织了近两百名老党员对苏州工业园区刚刚建成开放的独墅湖隧道、文化艺术中心、李公堤等进行参观,大家对苏州日新月异的面貌赞叹不已,深受鼓舞。
退休老党员都十分关心身体健康。于是,“夕阳红之家”就定期组织“老年保健讲座”、“老年营养讲座”,并教授《回春保健操》,深受老党员的欢迎。老龄工委副主任奚中和是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级讲师、原中医教研室主任,经常在苏州市、区两级老年大学主讲“老年保健课”,有很好的声誉。“夕阳红之家”成立后,他应邀作了多场讲座,是老党员的“专职保健教师”。今年4月,他还作了一次最新版本的《争做健康百岁老人》的讲座,大家深感得益匪浅。
退休老党员还关心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夕阳红之家”组织大家听取如何教育下一代的专题讲座《夕阳的感悟》,参观现代化的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退休老党员通过活动既感到当代青少年生活的幸福、条件的优越,为他们自豪,又感到教育培养好青少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精英助阵,为“家”献计出力
精英助阵,专家名家积极参与,是“夕阳红之家”得到退休老党员欢迎的重要基础。“夕阳红之家”每次主题活动,都能邀请到各行各业的专家,无论是中青年党员,还是退而不休的老专家,一听到是农工党市委的“夕阳红之家”活动,都非常热心地参与出力,让老党员感受到了党员之家的温暖。
评弹是吴文化的一朵奇葩,苏州评弹界的不少著名演员都是农工党员,其中就有国家一级演员袁小良、王瑾夫妇。当他们得知农工党市委的“夕阳红之家”想为老党员举办评弹表演专场演出时,毫不犹豫地就承接了任务,推掉了商业演出,专程赶来为广大老党员献上一出精彩的剧目,让渴望一睹袁小良夫妇风采的老党员们饱了眼福和耳福。不仅如此,袁小良还把“夕阳红之家”的活动办到评弹博物馆里,在他的支持下,在2011年庆祝老年节活动时,邀请了50多位老党员到评弹博物馆举行评弹茶话会,让大家在原汁原味的书场里欣赏了苏州“最美妙的声音”。
“夕阳红之家”的义务医疗咨询,受到老党员的推崇,是因为有一支“阵容豪华”的“夕阳红之家”医疗专家队,他们中有国家级的名老中医、骨伤科专家龚正丰;苏州妇科权威、原市立医院本部妇产科主任蒋创;内科专家、主任中医师王明武;外科专家、主任医师魏国瑜……,每次义诊他们都认真仔细地替老党员检查,耐心回答众多询问,并对如何正确地预防、治疗各种疾病为这些退休同志出谋献策。多次参加义诊的蒋创主任说:“今天我为老同志服务,为年轻党员做个榜样,我也会老的啊。”这样的活动不仅体现了农工党市委“夕阳红之家”对老党员的关怀,更加体现了农工党员之间无私的互帮互助之谊。
精选班子,共同为家服务
精选班子,无私奉献,更好地为退休老党员服务,是办好“夕阳红之家”的重要保证。
五年多来,“夕阳红之家”的活动坚持每月一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在苏州市各民主党派中是独此一家,成为了一个“品牌”,对内增强了农工党员的凝聚力,对外宣传了农工党的形象,这得益于老龄工委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和一支乐于奉献的队伍。
黄泽霖多年患有眼疾——泪囊炎,经常止不住流泪,但他每次活动都坚持参加,提前从家中坐车赶来,与老党员、老朋友叙谈家常,就如同是“夕阳红之家”的家长。老龄工委副主任郝蕴华非常关心社情民意,她经常在与老党员活动时,注意搜集信息,她撰写的“加强智残学生的职业培训”和“重视中小学教师的礼仪修养”分别被《人民政协报》和《团结报》刊登,就在她因眼病完全失去视力的时候,还关切地询问“夕阳红之家”的活动情况,让看望她的同志们唏嘘不已。老龄工委副主任蔡小娟和马宏梁是评弹界的老前辈,“夕阳红之家”的文艺演出大都由他们来操办。蔡小娟在爱人突发中风、母亲高龄生病的情况下,仍旧勇挑重担,尽职尽责安排文艺活动。马宏梁尽管退休却仍在“跑码头”,但只要是安排他参加“夕阳红之家”的演出,场场必到。黄泽霖说:“在职的时候,每年写信息提案,是我的职责;退休了还能为老党员继续服务,是我的荣誉。”五年多来,正是因为有这种服务党员的荣誉感,才让农工党苏州市委老龄工委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乐于奉献、坚持活动,支撑起了这样一个家,赢得广大老党员的赞誉。老党员们都纷纷表示:“夕阳红之家”每月一次的活动,真有“家”的感觉,并且每次活动使我们都有所“得”,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农工党组织的温暖,深深地感谢农工党组织的关爱!
夕阳确实是近黄昏了,但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才应该是广大老年人的心声,也体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的胸怀和目标。农工党苏州市委“夕阳红之家”成立的意义和真正的精神,正在于此。
衷心祝愿农工党的退休老同志们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