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的追求
穆 丽(连云港)
几天前,一场倾天暴雨袭击了我们的港城大地。久旱逢雨,这本是件好事,可是老天爷偏偏要捉弄人,在农民兄弟最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吝啬的一滴都不给,相隔没几天它却又倾盆而至直到不淹不罢休。那几日,常常的,我会在家中看着窗外的雨景,静静的思考:在港城建设的大浪潮中,我们每一位市民都好比是其中的水滴一珠,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是好心出好力,出力不添乱,出力又出好效果呢?我想,做好自己该做之事、能做之事,又是别人需要之事也许是正确的定位吧。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母亲,多年来,教师和母亲的双重角色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个孩子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幸福了,社会才会祥和安定。所以,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承担着关乎社会和谐的大任。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为港城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光荣的民主党派成员,我也有责任、有义务在照顾好自己小家庭的同时,能够尽我所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学会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以期为港城的和谐发展大业贡献力量。
多年的教师生涯和母亲角色,还让我深深的知道,要教育好一个孩子不是仅有爱心和热情就可以的,还需要掌握爱的艺术。2000年1月,浙江金华一名17岁的中学生,因忍受不了母亲强制自己考进前10名而在冲动之下,用榔头砸死了自己的母亲。今年的2月7日,郑州一所重点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同样因承受不了母亲在学习上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而在家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两个极端的事例,但是却在用血的代价提醒我们:光有爱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具备爱的能力,而能力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
2005年我接触了心理学,从此便“痴迷”于这一片充满“诱惑”的天地,兴趣促使我乐此不疲的耕耘于其中。
2009年,我组建了朐山中学青少年心理成长小组,小组中有一名叫小军(化名)的孩子。通过班主任我了解到,小军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他一人,父母除了每月寄给他100元生活费外,别的都不管。
有一天早上,小军没到校上课,班主任找到了他家。推开门,班主任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阴暗潮湿的小屋里又脏又乱,小军正躺在一张小床上。班主任用手一摸他脑门,滚烫,赶紧把小军带到医院,看完病,又买了些菜,准备回去给小军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可是等揭开锅盖才发现,锅里已经长霉了。班主任又心疼又生气,在电话里就和小军的父母吵了一架。
听了小军的事情,我也很心疼,很生气。可是我知道,心疼与生气只会增加小军的无助与无力,还有对父母的怨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小军的二度伤害。我需要用不一样的视野和方法去帮助小军,去陪伴他寻找自己生命的力量。
在一次小组活动中,我对小军说:“老师已经听说了你的事情,老师想了解的是,在留守的生活里,自己一个人过,你觉得最不容易的地方在哪里?”小军给我们讲了许多自己不容易的地方:买菜、做饭、洗衣服,特别是到了晚上,一个人的时候很害怕、很孤独。在他讲的过程中,教室里很安静,所有同学都在静静的听。他讲完后,我问同学们:“听小军讲了这么多,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军?”同学们说看到了勤劳、勇敢、坚强、能干的小军,还有的说要感谢小军,是小军让自己懂得了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我又问小军:“听了同学们的这些话,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这样的感觉会怎样陪伴你面对今后的生活?看到勤劳、勇敢、坚强、能干等等这些宝贵的品质是留守的生活带给自己的,回过头来,你又怎么看你现在的留守的生活?”
在整个过程中,我能真实的感受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小军的体内滋长,一股暖暖的感动在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心田涌动。
在带领这个小组的过程中,我想到了更多的孩子。记得雷锋说过:一个人的美丽那叫孤芳自赏,只有众人的美丽才能使春天绚丽多彩。2010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又组建了海州区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小组。两年来,我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使参与老师提升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兴趣、热情和能力。
如今,这个小组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参加。和老师们携手相伴,一起运用所学知识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那一份快乐是无以言表的,也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新港城建设的大浪潮中,我只是小小水滴一珠,但是,只要我愿意、只要我努力,只要我尽力,投入激流我照样可以溅起美丽的浪花一朵。而且,我也愿意努力尽力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小水珠,积极地投入激流去溅起美丽的浪花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