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农工党泉山区基层委员会第三支部党员、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吴野远赴新疆伊犁州奎屯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他既是妙手丹心挽沉疴的医者,也是躬耕杏林传帮带的师者,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带到边疆、留在边疆。
初生的宝宝可爱喜人,时常歪着小脑袋入睡,萌态十足。1月10天大的康康(化名)在满月后,家长发现他睡觉时头常向左侧偏,细心观察还注意到他脖子的一侧鼓起了一个小包。家长试图摆正他的头,但发现很费力,焦急的他们立刻带着康康来到伊犁州奎屯医院求诊。
吴野主任经过细致检查后发现,孩子头部向左侧倾斜、左侧颈部有明显肿块、局部活动受限,B超检查结果显示左侧胸锁乳突肌下段大小约3.4×1.4cm低回声团块,呈“梭”形,诊断出孩子患了先天性肌性斜颈(肿块型),是该病症中比较重的一种情况。
小儿斜颈,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缩短,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属于儿童常见的斜颈疾病。
针对康康的病情,吴野带领儿童康复中心团队,迅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康复师夏姗姗与康康的父母密切沟通,耐心解答疑问,实时告知孩子的康复进展,渐渐平复了他们焦虑不安的情绪。一个月后,孩子颈部肿块明显缩小,头部倾斜大大改善。
孩子妈妈热泪盈眶,感激地说:“看着孩子一天天好转,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幸福,感谢你们,感谢徐州援疆医生。”
吴野医生提醒广大新生儿家长,肌性斜颈多是出生时就存在的,但一般很难发现。因为宝宝刚出生后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即使是歪着脖子睡觉也很常见,家长一般不会引起注意。随着宝宝的成长,肿块逐渐增大,若不及时干预,症状愈发明显,出现头偏向患侧,下巴朝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时间长了会出现颜面部不对称和斜头,继发性斜视,甚至出现颈椎活动受限、椎体变窄、颈椎侧凸畸形、颈部深筋膜增厚、胸椎代偿性侧凸等问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后续畸形的关键。如果1岁半左右仍不好转,胸锁乳突肌仍挛缩变短、脸廓不对称,就要进行手术治疗了。
吴野表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疾病的治愈离不开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携手为儿童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蔡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