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上午,农工党南通大学第三支部赴南通五三美术馆深入调研“南通刺绣艺术技艺传习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卫东、农工党江苏省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兼艺术学院院长张卫、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沈江、农工党南通文教总支金蓓蕾等多位领导也莅临现场指导,与农工党南通大学第三支部周姝天、许道银、邬小伟、沈加芹、成娟、陈红辉等党员共同参与此次调研。
此次调研参观的刺绣作品是江苏省艺术基金“南通刺绣艺术技艺传习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各位老师和学员们辛勤努力和智慧的结晶。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物、花鸟、山水等诸多领域;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既有传统的写实风格,又有现代的抽象表达;工艺技法精湛娴熟,不仅继承了南通刺绣的传统针法,还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创新元素。每一件刺绣作品都凝聚着大家对南通刺绣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展现了他们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南通刺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瑰宝,以其精湛的技艺、细腻的针法和独特的风格,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中,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南通刺绣艺术也不例外。王卫东副书记指出,南通大学将继续探索,努力培养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力的艺术人才和精英,为中国工艺美术的有效传播和本土传统文化的长远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当天的调研过程中,农工党南通大学第三支部成员与国家级非遗(刺绣)传承人金蕾蕾、姚惠芬、吕存、王建华和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冯丽、姜幸民、蒋怡、周芬等老师进行了热切的交流。欣赏艺术创作成果之余,第三支部的成员与现场专家共同探讨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并再次强调了“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指导原则,以期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农工党南通大学第三支部组织的此次调研活动不仅是对南通刺绣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检阅,也是对南通大学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以实际行动对南通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发展和传统艺术技艺传习培育的有力支持。第三支部的成员们通过与专家、传承人和新生代学员们的交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意义,促进大家进一步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周姝天,农工党南通大学第三支部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