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织金县珠藏镇卫生院,一场跨越千里的医疗帮扶正在续写新篇。继4月16日至18日农工党南通市委会开展首轮帮扶后,中医科主任医师郝传铮、海门区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黄裕华主动延长帮扶周期,以“驻点带教+精准施策”的形式,为基层医疗注入“源头活水”。短短一周,他们用脚步丈量需求,用技术点燃希望,留下了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清晨的诊室里,郝传铮与黄裕华的身影总是最早出现。中医诊室门前总是排起长队,郝传铮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患者把脉问诊,从病史追溯到用药指导一丝不苟,苗族群众感慨:“江苏专家的‘望闻问切’,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感受到中医的精妙!”骨科诊室里,黄裕华发现山区膝关节疾病患者占比高,但治疗手段单一。他创新性提出“阶梯治疗”法:轻症患者通过药物注射、理疗缓解症状,重症再考虑膝关节置换。这一观点在首例膝关节药物注射成功案例中得到验证,患者反馈“疼痛减轻后终于能下地干活了”,隔天又有膝关节疼痛患者慕名前来进行注射治疗。黄裕华在帮扶日记中写道:我想能够提供一点小技术,解决一些小问题,这就是我们帮扶的意义吧!他们还带领卫生院医生开展教学查房,从病史采集到治疗方案制定,逐项剖析;针对疑难病例,他们组织病例讨论,引入南通地区成熟的诊疗思路。
帮扶期间,两位专家面向卫生院全员开展专题培训。郝传铮以《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为题,系统讲解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辨证分型与针灸取穴技巧;黄裕华则围绕《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及治疗》,分享问诊到影像学判读的阶梯式诊断流程,并结合病例分析,解答医生们在诊断、用药、康复指导中的困惑。
在临床带教之外,两位专家深入医院管理一线,为卫生院的长远发展“把脉问诊”,他们与卫生院领导班子及医护人员召开多场座谈会。“物资器材堆放混乱”“中草药摆放不规范”“部分过时标语未及时清理”……郝传铮逐条列出调研发现的多项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方案。郝传铮说道:“基层医疗的提升,有时就藏在这样看似小的突破里。我们不仅要授人以渔,更要让‘鱼塘’有持续活水。”
一周的驻点帮扶转瞬即逝,但“南通经验”已扎根珠藏。卫生院发来一封感谢信,信中写到:我们深切体会到“地域+领域”医疗帮扶的“同心同向、携手共赢”的深刻内涵。这是一场双向奔赴,未来,两地将继续深化“地域+领域”协作,通过远程会诊、人才轮训等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山海,守护群众健康。
(郭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