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9日,第38届国际实验室血液学年会(ISLH)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盛大召开。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农工党党员钱军团队的优秀青年骨干——农工党党员徐子浚作为中国医学领域的青年代表受会议主办方资助并邀请进行大会发言,他作的题为《Comprehensiv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methionine metabolism across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的学术报告,向全球同行展示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钱军团队在血液病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与此同时,其另一项研究成果亦以壁报形式在大会期间进行展示,进一步展现了团队在该领域的多维探索与研究深度。
ISLH是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被誉为实验室血液学领域的“风向标”。本届ISLH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800名专家学者,聚焦血液疾病精准诊断与治疗的前沿技术。
徐子浚博士此次报告基于其所在课题组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代谢重编程机制研究上的长期积累,系统性描绘了血液系统肿瘤中蛋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图谱、表观遗传变异、转录特征和免疫微环境特征。研究发现,蛋氨酸代谢活性在髓系肿瘤(如AML、MDS、CML)中显著升高,并与肿瘤干性特征、免疫抑制微环境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构建的“MRG评分(MEScore)”不仅高度贴合癌症干性指数,还可预测多种血液肿瘤的预后和免疫逃逸倾向。
该研究依托国际公开数据库与课题组自主RRBS数据,并在横跨22种血液肿瘤、超过15000名患者的样本中进行了严格验证。全球实验血液学泰斗Gina Zini教授在听完报告后表示:“这一研究为深入理解肿瘤代谢调控和血液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将为个体化诊疗与新靶点筛选奠定坚实基础,也充分展示了镇江科研团队在多组学整合分析和国际合作中的卓越实力。”
会上,徐子浚博士荣获大会“贝伦德·豪文奖(Berend Houwen Award)”,该奖项全球仅授予四位学者,徐子浚为其中之一。作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的一份子,徐子浚始终秉持“科研为民,报国为本”的初心,致力于推动我国医学研究走向国际舞台。他在会后表示:“能够代表我国众多医疗科技工作者站上国际讲台,不仅是荣誉,更是肩上的责任。我将继续努力,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据悉,徐子浚博士曾于2024年在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癌症生物标志物研究组访学,深入开展空间转录组和生物标志物研究。目前已获欧洲顶尖血液病研究机构——西班牙Josep Carreras白血病研究所博士后职位,将于2025年6月前往海外开展多组学与免疫表观遗传学研究。参会期间,他还与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血液研究中心建立了初步合作意向,双方拟围绕AML多组学数据共享、干性标志及靶点验证等方向展开长期合作。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将持续鼓励并支持青年科研人才“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模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平台。徐子浚及其所属的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团队近年来在单细胞多组学、蛋氨酸代谢与白血病免疫逃逸研究等方向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相关成果正在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后续拟申报国际联合项目,未来可望在AML精准治疗领域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
(刘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