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常州市委建议切实解决本市“择校热”的问题
发布时间:2009-03-09
一年一度的升学工作虽未进行,可是为了让子女进入理想的学校,不少家长已开始找关系,寻门路,这是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教育水平比较高的重点学校成为择校的热门。择校现象在小升初显得尤其明显,某些学校实际招收一、二百人,而报名的学生往往上千。有的家长在小升初期间带着孩子奔波在各个重点中学的测试地点,还有的家长花费巨额择校费或者不惜通过买房调户口等非常规手段让孩子上到心仪的学校,并且每天花费很长时间来回接送。另外,从奥数班热、艺术特长班热、考证考级热等现象上也不难看到背后的原因就是择校。“择校热”不仅加重了每个家庭的经济负担,还给孩子们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扭曲了他们的性格,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择校热”是制度设计失误所导致的一种社会风潮,只有少数人从中收益,而绝大多数人受害匪浅。产生“择校热”问题的客观根源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现实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和政府承担着教育的使命,义务教育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近入学,限制择校”必定均衡教育资源。为此建议:
1、以行政手段保证不再向重点学校倾斜,加大投入扶持弱校,制定学校建设规范的标准;
2、在一定区域内校长和教师轮换制,可以将市区教学骨干派至薄弱学校;
3、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将重点高中入学指标平均分配到各初中;
4、禁止公办基础教育学校入股民办学校或所谓的“一校两制”;
5、实行透明化的招生制度,招生信息完全向民众公开,将教育公平置于社会的刚性监督之下;
6、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规定法制化。(吴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