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农工党扬州市委日前呼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市委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县(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尚未完全调整到位,经费投入达不到法定要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地方(包括城区和农村)学校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骨干教师流失令人忧虑。为此,市委建议:
1、理顺教育管理体制,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县(市、区)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责任,巩固和完善“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应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规定,在保障教育经费落实的同时,应当向乡镇、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并严格按照规定将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和弥补公用经费不足等方面,不应再用于发放教师工资或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同时在高级中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
2、整合管理资源,推进办学水平的均衡化。通过校际结对、校长兼职、委托管理、学校合并等措施,发挥名校牵动效应,以优带弱、以优扶弱,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效能。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治校能力。适时从管理水平较高、办学特色明显的学校选派校级干部到薄弱学校担任主要负责人,移植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并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理清办学思路,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
3、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严格执行已出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教师师德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在岗培训、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集中抓好教师的培训。建立合理教师的流动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每年要按比例对教师进行一定数量的交流,尤其要深入开展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活动,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去支教;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锻炼,并作为他们日后晋升职称和职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