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9日,随着中共镇江市委书记许津荣的一声令下,全市人民关注和企盼的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等“四大工程”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南徐新城区等该市新一轮重要的公共设施建设系列工程正式拉开实施的序幕。
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正式迁建,这里面包含了农工党镇江市委所做的很多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身处西津渡景区的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得西津古渡文化街区和镇江市二院的建设和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直困扰着城建部门和卫生部门。
市委一直关注着本市的卫生资源配置问题,围绕二院迁建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2007年初,市委专门组织农工党界别的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此积极开展调研,多次走访社区、医院和卫生和建设等主管部门,认真进行调研,倾听群众和患者的呼声,最终形成了“关于西津渡保护建设和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的调研报告,从本市新的城市建设控制性发展规划和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的高度出发,创新地提出了以土地置换解决二院迁建和西津渡开发建设的双赢办法。首先,由于身处西津渡核心区域的市二院已成为西津渡保护建设的最大障碍,迁建二院将可扩大西津渡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从而形成与镇江博物馆、蒜山游园和北湖滨江路风光带、金山风景区连片,打造成为彰显我市历史文化特色、汇萃风景名胜的旅游片区,发展旅游经济。其次,由于土地地价差,二院置换用地面积约是现在院址的两倍,有利于该院提升医疗环境,建设“花园式医院”,并可不必依赖财政而免费获得在新城市中心——南徐新城地区建设一所现代化医院,最终优化本市卫生资源和布局。
在2007年的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市委分别提交了《加快做大西津古渡步伐 建设好中国古渡博物馆》和《关于搬迁市第二人民医院 构建我市西区医疗服务中心的提案》两件集体提案。当年5月在由市政府办转复的市建设局的提案答复中,对此提案深表赞同,认为搬迁二院对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意义重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市卫生局也于当年3月给出积极答复,表示考虑到二院谋划长远发展目标,《镇江市南徐分区规划(2005)》中的医疗用地规划可作为二院搬迁的备选用地,并将进行论证研究,制定详细的可行性方案。
2008年初,中共市委市政府正式决定,根据市政府镇江市南移西进整体规划和卫生区域规划以及西津渡古街建设需要,将市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南徐新城。今年6月,二院新址正式奠基动工,新址位于团山路和御桥港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面积约4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一期工程设计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320张床位,包含医疗综合楼、肿瘤诊断中心及相关附属设施,将满足南徐新城区的医疗服务需求。这也又成为一项凝聚了农工党员的集体智慧和努力的成果。
按施工计划,今年底大楼主体封顶,2010年底实现整体搬迁。同时,市二院还将承接“镇江市肿瘤医院”,按照三级专科医院标准建设,与国内外肿瘤专家开展合作,在五年内创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李瑶)